Sunday, October 15, 2023

曾國藩的智慧:用毒辣計謀除掉兩江總督何桂清,堪稱官場教科書

1862年12月21日,兩江總督何桂清被判斬立決,一時之間竟震動朝野,諸多大臣聞言紛紛不敢相信,這是為何?原因在於,1860年5月6日太平軍進攻常州,駐守常州的何桂清以籌餉的名義,棄城出逃,導致常州直接淪陷。

何桂清這種不戰而逃的行為,頓時引起清廷震怒,下旨將何桂清革職問罪,奈何,何桂清人脈深厚,朝廷有17位高官紛紛上奏為他求情。

甚至,連慈禧太后都被驚動了,下了一道懿旨,打算放過何桂清一命。

沒想到,曾國藩上奏朝廷,用一句話將何桂清置之死地,讓他時隔兩年後被秋後問斬,曾國藩為何寧願冒著得罪十幾位朝中位高權重的大臣,也要逼死何桂清,兩人究竟有什麼恩怨?

說起曾國藩跟何桂清,兩人都曾拜穆彰阿為師,算是師出同門的師兄弟,但這兩人的起點和性格卻不一樣,何桂清這位出生雲南昆明的才子,自幼天資聰穎,未滿20歲就中了進士,說是神童也不為過,而曾國藩這位湖南湘鄉的英雄人物,到了27歲才考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除此之外,何桂清這個人,博學多才,能說會道,特別擅長察言觀色,很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因此朝野上下都很看好他,他也年紀輕輕就成為位高權重的兩江總督。

相較之下,曾國藩這個人,相貌平平,不善言談,要說他跟何桂清比起來,那可就差得遠了。如果沒有太平天國這個大亂子,曾國藩的仕途可能就如同他的許多同僚一樣,一輩子只是一個普通官員,那有什麼機會青史留名。

一開始,曾國藩跟何桂清兩人,雖是師出同門,但彼此之間並沒有什麼交集,真正導致兩人變成仇家,還得從太平天國造反說起,1850年,洪秀全率領的太平軍,從廣西開始起義,轉戰數十個省份,短短時間就攻下600多座城池。

來勢兇猛的太平天國,頓時就成為清廷心腹大患,為了徹底消滅太平天國,清廷下旨,各地方開始組織團練,以此來對抗太平天國,而曾國藩所率領的湘軍就是湖南地方團練,簡稱鄉兵,地方團練的組建,也是因為清廷的正規軍綠營軍,無法抵抗太平軍。

地方團練的存在,一開始只是作為綠營兵的補充兵員和後備,清廷一直以來就將平定太平天國叛亂的希望,放在兩江綠營的江南大營跟江北大營身上。別說是朝廷這麼想,就連左宗棠這個關心湘軍的湖南官場人士也是如此。

自從太平天國從廣西起義開始,清廷的綠營兵就節節敗退,尤其是何桂清率領的兩江綠營,也是如此,本來大家都打敗仗,自然就相安無事,朝廷也沒法問責,奈何,這其中出了一個"刺頭",這個刺頭就是曾國藩。

清廷的正規軍綠營兵,面對太平天節節敗退,而曾國藩率領的湘軍,這種沒經過正規訓練,只是臨時拉出來湊數的地方團練鄉兵,竟然連續打贏兩次太平軍,取得湘潭大捷和武昌大捷。

清廷看到曾國藩率領的湘軍,能徵敢戰,取得兩次大捷,而何桂清率領的正規軍兩江綠營,打了那麼多敗仗,這麼一比,何桂清可就倒霉了,被朝廷狠狠地責問了一頓,他的升遷之路也因此受到了阻礙,不再像之前那樣順風順水。

俗話說:"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因為此事,讓何桂清對曾國藩懷恨在心。

鹹豐五年(1855年),曾國藩率領的湘軍進入江西,卻在鄱陽湖受阻。他只好駐守南昌,眼睜睜看著戰事進入最艱難的時期。按照正常情況,由於湘軍是湖南地方團練,所以他們的軍餉主要是由湖南地方提供的。

但由於湘軍來到江西作戰,自然軍餉就由所在地提供,也就是由江西提供,而恰巧江西是屬於兩江總督何桂清的管轄地方,同年曾國藩派郭嵩燾去找何桂清索要軍餉,卻被何桂清直接拒絕

不僅如此,何桂清還藉此機會,趁機排擠和攻擊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江西沒有給湘軍提供軍餉,自然導致湘軍士氣低迷,作戰不力,而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得知此消息後,則趁機在撫州與湘軍李元度展開激戰,大敗湘軍。

何桂清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搶先向朝廷發起密報。在報告中,他對曾國藩的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攻擊和指責,導致曾國藩,隨後遭到了清廷的嚴厲申斥,被指責「徒事遷延,勞師糜餉,日久無功」。

這樣的申斥,對於曾國藩來說無疑是顏面掃地,丟臉也丟大發了!

自此,兩人的恩怨算是徹底結下。

1860年5月6日,太平軍成功擊破江南大營後,迅速乘勝追擊,順利攻克丹陽,直撲常州。在面對來勢洶洶的太平軍時,駐守常州的何桂清深知兩江綠營(江南大營和江北大營)都無法戰勝太平軍,更何況現在只剩下江北大營。

由於何桂清貪生怕死,不想兵敗自殺殉國,因此他提出了以籌餉的名義退往蘇州。然而,當常州鄉紳們得知這一消息後,他們紛紛跪地挽留,希望何桂清能夠留下繼續抵抗太平軍。

但何桂清竟然不顧鄉紳們的懇求,狠心命令親兵開槍射殺鄉紳19人,然後以此為代價成功脫身出城。

何桂清棄城而逃的行為,引發了清廷的震怒,下旨將何桂清革職問罪,誰曾想,何桂清捨得砸錢疏通關係,用錢財買通朝廷不少高官出面保他,其中就有,禮部尚書祁寯藻、工部尚書萬青藜、通政使王諱順天府尹石贊清等17位高官,紛紛上奏為他求情。

連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都驚動了,下一道旨意:"何桂清曾任一品大員,用刑宜慎,如有疑義,不妨各陳所見",那既然是各陳所見,那當然求情的人多,就放過何桂清,沒人求情,就處死何桂清。

事實證明,何桂清用金錢開道是有效的,在數十位朝廷高官為他持續求情下,又有慈禧太后的懿旨,按照正常情況發展,接下來何桂清最多就革職,等風頭過去,繼續東山再起。

曾國藩一直強調"忠義血性",重視人的品德修養,何桂清的行為顯然與之背道而馳,本來,兩人就素有恩怨,更何況,何桂清這次棄城而逃,不顧百姓死活的無恥行為,曾國藩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徹底除掉何桂清這個小人。

於是,曾國藩直接上奏朝廷,言疆吏以城守為大節,不宜以僚屬一言為進止。大臣以心跡定罪,不必以公禀有無為權衡」 意思是指:「地方官員堅守城池為大節,不管因為什麼原因都不能棄城而逃,判斷大臣是否有罪,應該以他的忠誠和行為作為主要依據,而不是按照他的說法」。

從這一段話就可以看出,曾國藩有多厲害,上奏朝廷也是直至要害,何桂清身為兩廣總督,守城本身就是他的責任,而他未戰就先棄城而逃,本身就是一種對清廷不忠心跟無大節的行為。

慈禧看了曾國藩的奏摺後,也覺得曾國藩說得有道理

畢竟,何桂清的臨陣脫逃,不顧百姓生死,對朝廷的不忠誠行為,如果此次輕易寬恕,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大臣效仿他的行為。因此,必須慎重處理此問題,以維護朝廷的威嚴。

於是慈禧下旨:誅殺兩江總督何要清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