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25, 2023

丞相是丞相、宰相是宰相,兩者雖然僅一字之差,卻是天壤之別

前言

西元前221年,嬴政完成統一,建立秦朝,正式採用丞相制度,丞相作為皇帝的輔助之臣,成為管理國家的二號人物。其實,丞相的由來,要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時期。

周代,諸侯國設立了「相」這一職位,相是輔助君主處理政務的官員。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又增加了「丞相」這一官職,作為相的輔助,一左一右下相。丞相之名,源自「丞」字本義「助手、輔佐」。

一、丞相的由來:從秦始皇手中奪權的輔佐之臣

秦朝建立後,丞相正式脫胎換骨,搖身一變成為皇帝的輔佐大臣。在秦王政時期,以呂不韋為代表的相邦曾把持朝政,君不君、臣不臣。後來,秦始皇厭惡相邦專權,廢除相邦,只保留丞相一職,並將其權力擴大,成為僅次於皇帝的一等官職。

丞相雖非君主,卻有支配天下的權力,秦始皇為防止丞相專權,又設立左、右兩丞相以相互制衡。這制度開創者,就是李斯-秦朝歷史上第一位丞相。

李斯出生於一個卑微的夾谷縣農家,從小聰慧過人。他曾在秦王政時期出仕為官,後因受到排擠離開朝廷隱居。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李斯才再次被啟用。

李斯深諳權術,他上議秦始皇廢除諸侯王設置郡縣,實行整個國家的統一政策,建議焚燒歷史書籍,採取和思想,使秦朝成為一個高度集權的政權。

同時,李斯又深知皇帝忌憚丞相專權的心理,因此設計出三公九卿制度,名義上丞相僅居三公之首,但實際上手握大權。李斯的政治策略,幫助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奠定秦朝江山。

但李斯晚年積勞成疾,在秦二世即位後不久便去世。其他兩位丞相也相繼去世,秦朝丞相制度從盛轉衰。西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推翻了秦朝統治。

二、漢初三公鼎立:丞相不再尊

秦末農民戰爭推翻秦朝後,劉邦建立漢朝。由於擔心丞相專權,漢高祖劉邦廢除丞相獨大的製度,改設三公分權。

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分別掌管軍事、政務和經濟,實為宰相之職。其中,太尉掌兵權,地位最高;司徒掌政權,次之;司空掌經濟權力,地位最低。三公之間職權有區分,互相制約。

劉邦曾考慮讓張良出任丞相,張良以「丞相名不正」為由拒絕,勸劉邦設三公之官,自己只出任位階最低的相國

張良此舉主要有兩點考慮:其一,擔心如果擔任丞相,自己的權力會遭人憤世嫉俗;其二,可避免三公相爭。張良退居幕後,以相國身份輔佐漢王,直至去世。

三公制度在西漢時期深受皇帝信任,沒有發生權力爭鬥。到了西漢後期,王莽把持朝政,逐步廢黜三公職權,導致各地爆發農民起義,王莽自立失敗,西漢覆亡。

東漢初年,三公職務得以恢復。但到東漢中期,宦官權勢膨脹,三公漸被邊緣化,大將軍和尚書令成為實際上的宰相職務。

三、唐代宰輔鼎力:丞相之名煊赫一時

唐太宗時期,丞相職務名正言順地回歸政治舞台,成為實際上的宰相。其中,蕭瑀長孫無忌兩位丞相功勞卓著。

蕭瑀出生於一個普通官僚之家,本性溫厚仁慈。他曾上書太宗,極力反對武則天的高壓專制統治,主張採取仁政。他也倡導政治體制改革,充實地方財政收入,減輕農民負擔。

長孫無忌也出身寒門,曾任左丞相十餘年。他和蕭瑀一樣,勸諫太宗採取寬鬆的文治政策。長孫無忌也主張唐王室與外戚分權,避免生殺大權落入一個人手中。

兩位正直忠誠的丞相受到唐太宗的重用與信任,他們堅持依法治國,使唐朝進入開元盛世開元時期,國泰民安,百姓太平,被後人稱為「仙唐」。唐玄宗時期,丞相職務名稱改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再使用丞相稱謂。

這時期最傑出的宰相是狄仁傑。他出身貧寒,由於才華出眾,逐步升遷為宰相。狄仁傑清正廉明,勤政愛民,也創建了唐代第一個以緝捕盜賊為主要任務的專門機構「隨駕鴻臚寺」,維護首都長安治安。

在狄仁傑的努力下,唐玄宗時期的長安被譽為「店不閉戶,路不拾遺」,成為一個繁華安定的大都市。狄仁傑為唐代宰相之最,功績卓越,深受百姓愛戴。

四、明初設丞相:一時間權傾朝野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初沿用唐制,設丞相一職。首任丞相是開國功臣藍玉,但他上台僅百日便病逝。此後,胡惟庸明太祖任命為丞相。

胡惟庸是明朝開國時參與北伐的重要將領,協助明太祖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割據勢力。他個性急躁,好大喜功,多有攻擊他人之舉。明太祖見他有開國元勳之功,將其提拔為丞相。

然而胡惟庸的個性終於在丞相任上暴露無遺。他為人蠻橫,處處刁難異己。明太祖曾賜給他「清白正直」的玉牌,他卻將「正直」二字磨掉。

胡惟庸為擴大自己權力,罷黜異己,任用利己之徒。他結黨營私,暗中收買人心。明太祖對此漸生警惕,後發現胡惟庸謀反,遂於1380年取消丞相一職,梟殺胡惟庸及其黨羽。

此後,明朝廢除丞相,改實行三省六部製。自此,丞相在歷史上淡出政治舞台。明初設丞相一事,充分暴露出如果權力過於集中,則易生禍亂。明太祖也因此深刻體認到權力製衡的重要性。

五、無丞相之名:實權仍由宰相握有

雖然丞相名義上在明朝中期被廢除,但實際國政大權仍掌握在某些重要官員手中,依然發揮宰相職能。這些位高權重的官員,如內閣首輔大學士,以及吏、戶、工等部尚書。

明神宗時期,張居正出任內閣大學士,實為宰相。他推行新法,加強中央集權,使明朝國力達到鼎盛。可見,儘管丞相之名不復存在,但宰相之實,則由權勢最大的大臣繼續發揮作用。

到了清朝,丞相的名號也未恢復設立。但實際國政決策權,仍控制在幾位大臣手中。這些兼領數職、位高權重的大臣,便是當時的宰相。

例如鰲拜索額圖等輔助康熙帝之人;以及乾隆時期的鄂爾泰,都可以視為清朝宰相。尤其是鄂爾泰,他上疏請求乾隆皇帝退位,可見他在朝中權勢巨大。

結語

綜上所述,丞相和宰相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複雜的演變。丞相曾經一度作為皇帝最大的助手,手握大權;而宰相則更多指稱實際國政決策者。明朝取消丞相職務後,功能上宰相依然存在,只是更多以許多重要官職的身份出現,繼續輔助君主治理天下。

丞相與宰相的更迭變遷,反映出封建君主對權力的重視與防範。在中國二千多年封建王朝歷史長河中,能夠恰如其分地使用權力之人終為鳳毛麟角,黃粱一夢似的盛世易逝。但每一個朝代的確立與覆滅,都蘊含著豐富的權力變遷週旋與博弈。這種種歷史經驗的沉澱,造就了中華民族敬重權力而又不輕信權力的政治智慧。


王玉玊| 羈絆:時間同調下的網路「二次元」 共同體想像

華中區域區劃調整設想:濮陽雙縣入山東,商丘雙縣入安徽實現起飛

總司令為何只能是朱老總?老蔣評價: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不出本事

不要跟愛吃臘味的人吃飯

武漢江夏的熊廷弼公園,趁著秋高氣爽來健行爬山看風景休閒好去處

關於週口市依托老子文化設置中國文化直轄市帶動週邊經濟研究報告

寄生中國150年,卻數次背刺中國,如今終於迎來了報應!

花俏blingbling的美甲,如今成了猛男的最愛?

南川老街兩樓競秀滄州再現運河盛景

"秘鹵"千年熬香"最味武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