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31, 2024

1969年胡志明遺囑被公開,2點露"稱霸野心",越南駐華大使:黎筍篡改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擊右上方的「追蹤」。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1969年,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去世。

當時,週總理親自到越南慰問,表達了我黨對這位老朋友的深切悼念。

但令人意外的是,其遺囑公開後,震動全球。

美蘇為之側目,老柬兩股戰戰,中國憂心忡忡。

因為遺囑中提到,越南要成為主宰印支半島的強國,還說了一些帶有「反華傾向」的話。

"印度支那",即中南半島

若此處一統,世界格局也將隨之改變。

更會對中國的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那麼,這些內容到底是不是出自胡志明之口呢?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真假遺囑之謎

1969年9月2日,越南領導人胡志明去世。

說來湊巧,這一天還是越南的國慶日

七天后,越南為其舉行國葬,並公佈了他的遺囑。

根據胡志明隨身秘書武期回憶,胡志明從1965 年開始寫遺囑。

刪刪改改四年,當事人才完成這份被稱為「絕密材料」的遺囑。

同時,他也吩咐自己過世後,將他轉交全體政治局委員。

事實上,胡志明晚年身體已經不佳,淋了暴風雨後更是一病不起,不到一月便撒手人寰。

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黎筍成為其接班人,並在第一時間趕到胡志明臨終時的地下室,然後主持召開政治局緊急會議。

9月9日,胡志明遺囑發表在越南《人民報》,主要談了黨的建設、抗美救國戰爭、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等幾個問題。

但其中有些內容令人大感震驚。

一個是"越南要成為主宰印支半島的強國",還有"對各兄弟黨之間的不和感到痛心"。

顯然,兩三句話,就將胡志明的野心暴露無遺。

但就有人質疑這份遺囑的真實性。

畢竟這和他平日展現出的大公無私及親華的立場相去甚遠。

直到1979年,終於有人敢站出來質疑遺囑被竄改。

此人名叫黃文歡,首任越南駐華大使,曾參與中國革命,也是中國的老朋友了。

彼時,他在北京召開記者招待會,痛批黎筍親蘇「反華」路線,並強烈質疑黎筍篡改胡志明遺囑。

其依據是,包括自己在內的政治局委員,都沒聽到胡志明最後遺言。

因為,當時眾人被黎筍以胡志明不清醒為由,阻止了。

他也指出,機關報刊登胡志明的遺囑並非全文,且不是胡志明逝世當天,黎筍在政治局會議出示的那份文件。

那份文件是打字的,報紙上是鉛印的。

打字那份末尾有著胡志明與黎筍的簽名。

報紙那份卻沒有黎筍的簽名。

種種現象,何其蹊蹺!

再者,他認為遺囑中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相關內容與胡志明一直以來的立場、觀點完全不符。

因此,黃文歡幾乎認定胡志明遺囑被黎筍竄改了。

黎筍自然對此堅決否定,還開除了黃的職務與黨籍,並將其宣佈為叛國者。

沒想到時間來到1989 年,遺囑事件又有了新線索,讓事情更加撲朔迷離。

胡志明逝世20週年,越南公開承認其遺囑還有一份補充資料,印證了黃文歡遺囑不全的說法。

至今胡志明的遺囑全文也沒有完全公佈。

他到底有沒有留下遺囑?

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到底誰在說謊?

誰的陰謀

一般來說,人們更傾向於黃文歡的說法。

即,黎筍篡改了胡志明的遺囑,理由很簡單。

一是胡志明與我黨關係親密,是個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當時,國內最耳熟能詳的宣傳之一就是出自胡志明之口的「中越情誼深,同志加兄弟」。

胡志明是越南第一個共產黨人,早年參加法國工人運動、中國革命,與不少我黨早期領導人結下真誠的友誼。

他是毛主席的老朋友,與週總理交情至深。

從建立越共、締造越南民主共和國到抗法、抗美,胡志明都得到了我黨的巨大援助。

由於來往中國頻繁,他常說:"我到中國就如在自己家裡一樣。"

晚年胡志明身體不好,週總理日理萬機還親自安排醫療組,去越南為胡志明治病。

也正因此,那段時間,他常常把我黨之恩提嘴邊。

「恩長、情長、誼長」「時時刻刻記住七億中國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堅強後盾」。

胡志明去世,週總理親赴越南送別。

我黨還連續派出兩個代表團弔唁,在國際上都相當罕見。

不僅如此,中國的唁電更是給予了極高評價:「胡志明主席……同中國人民患難與共,並肩戰鬥,同中國共產黨建立了濃厚的無產階級感情……他的高尚的革命品質和不畏強暴的戰鬥精神,將…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心裡。"

就表面上看,胡志明是個不折不扣的親華派。

也是他一手將中越友誼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不太可能在遺囑中表露對我黨的不滿。

他曾說:"蘇聯是越南的老大哥,中國是越南的老大姐;我們是小弟,既要聽老大哥的話,又要聽老大姐的話,絕不能倒向任何一邊。"

中蘇交惡後,胡志明仍能在其中維持平衡,得到雙方的大力援助。

這可不是個簡單人物,就算他野心勃勃,也不會無所顧忌地宣之於眾。

而黎筍就不一樣了。

他是個不折不扣的野心家。

胡志明還在世時,就利用人們對胡志明激進改革的不滿情緒,為自己鋪路。

這樣看來,上位後竄改遺囑,為今後的擴張鋪路,彷彿也不奇怪、

要知道,那時候,越戰雖然還沒結束,但尼克森已宣布逐漸從越南撤軍。

戰局走向已經明朗。

越南在中蘇的支持下,實現統一是遲早的事。

黎筍並不僅僅滿足於統治一個越南,要名正言順擴張,最好是搬出胡志明的遺囑。

他將建立「印度支那聯邦」的夢想與胡志明的遺願劃等號,哪怕會遭到一些質疑與抵制,但也並非全無說服力。

因為,誰也不能否定胡志明沒有統一寮國柬埔寨的心思。

警惕越南野心

「印度支那聯邦」是法國殖民者合併越南、寮國、柬埔寨後取的名字。

其意思是,印度附近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地區。

後來,我們用「中南半島」取代了「印度支那」這一不雅稱呼。

法國人被趕走後,留下的是一分為四的印支聯邦:寮國、柬埔寨、北越南越

因為曾經統一過,許多越南人心裡就有重新整合印支聯邦,甚至統一整個半島的想法。

歷史上,從越南擺脫中原統治後,就開始了對半島的征服。

南越就是擴張的成果。

要不是有泰國的阻礙以及英法橫插一腳,說不準越南或許真有可能稱霸中南半島了。

所以,北約拿下南越之後,把目光投向柬埔寨、寮國,甚至更遠的地方都實屬自然。

那胡志明是不是也有這個想法呢?

從他主導的印度支那共產黨(越共與寮國、柬埔寨共產黨支部)提出建立"印度支那民主共和國聯邦政府",就可見一斑。

雖然說當時建立印支聯邦是為了團結三國一致對外,口號也是平等團結。

但事實,卻並非那麼回事。

寮國許多革命人士,都是親越派或老越混血。

例如凱山·豐威漢、蘇發努馮親王。

他的許多同伴說,從他身上總令人想起越南人的性格。

而柬埔寨的領導,幾乎都是出生在越南下的高棉人或棉越混血,沒有一個是純高棉人。

與其說他們是寮國、柬埔寨革命領導人,不如說是越南人,或是越南派去老柬搞革命的。

這不跟二戰後,蘇聯派波蘭裔俄國人羅科索夫斯基,去波蘭當國防部長一個意思嗎?

而且,兩國共產黨領導人還都是越南人。

這說明一開始,越共就建構了一個聽命於自己的領導班子。

更何況,寮國、柬埔寨政治經濟發展水準落後,人口也遠少於越南,實力相差甚遠,難免讓越南一家獨大。

但也因為革命地位的長期不平等,三國合作中也埋下了對抗的種子。

隨著法國殖民者式微,情勢所迫之下,胡志明才放棄統一領導,讓印支三國分別建黨。

當然,這也是形式上的。

此後越南仍以各種方式影響寮國、柬埔寨兩國。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要說胡志明半點沒有控制的心思,也沒人相信。

他留下遺囑主宰印支半島亦不無可能。

至於對我黨的不滿,也能夠解釋得通。

因為中南半島也與我國有密切關聯。

中南半島是抗戰時期,中國唯一的運輸生命線,是美蘇在亞太爭霸的橋頭堡,是遏制包圍中國的工具。

其若統一,將是一個印度面積大小,人口數億,佔據重要地緣位置的大國。

我們不能允許中南半島生亂,影響我國西南安全,更是堅決反對非正義的侵略行為。

越南得不到中國支持,就打著聯合蘇聯遏制中國的主意,實現稱霸夢。

縱觀歷史,不管胡志明真實遺囑如何,後面黎筍就是照著這條路走了。

此後,他打著胡志明遺囑的旗號,打壓親華派,殘酷大"換血",對內搞獨裁,對外搞侵略,駐兵老撾、入侵柬埔寨、挑釁泰國、騷擾中國。

對越反擊戰後,越南埋頭搞建設,與週邊友好相處,看起來老實了,但又好像更狡猾了。

在中美之間佔便宜,主導建立"柬老越三角""柬老緬越四國機制",帶著小弟入東盟,不斷推進在中南半島的影響力。

那份不知真假的遺囑早已不重要。

因為,越南的野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

我們無論何時都要謹記歷史,保持警覺。


參考資料

金點強.胡志明遺囑留下諸多謎團[J].蘭台內外,2014,(04):18-19.

劉子義.從「印支共」到「印支聯邦」[D].上海師範大學,2014.



歐洲建超級電池工廠抗衡中國,德媒:科技被中國"卡脖子"

普拉博沃為何打破慣例訪華?專家稱此行釋放正面訊號

猶太組織的控制

荷蘭首相訪華談得如何?歐媒稱"美國人死盯"

醜話說在前面,俄烏戰場出現了一個新的不尋常動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