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4, 2024

38年前,納札爾巴耶夫執政前發生一起事件,有無幕後黑手?

38年前,在蘇聯遙遠的哈薩克加盟共和國,一場風波悄悄醞釀,最後演變成為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吉爾托克山事件」。這事件不僅震動了整個蘇聯,也對後來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納札爾巴耶夫尚未掌權,哈薩克正處於劇烈的政治和社會轉型期,民族自決權和文化尊重成為人民呼聲最高的訴求。

究竟是什麼力量推動了這場動盪的發生?在這場看似簡單的民族與中央政府的對立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政治算計與幕後黑手?而這一切,又如何影響了納札爾巴耶夫及其後來的執政之路?

改變的風暴前夕

1986年12月,隨著戈巴契夫改革的啟動,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湧動著變革的趨勢。這段時期,改革開放的政策如同春風,吹拂過蘇聯廣大的土地,帶來了一絲變化的預期。然而,在這股改革的熱潮中,哈薩克加盟共和國卻迎來了一個爭議性的決定:庫爾賓,一個完全不懂哈薩克語,且從未踏足哈薩克斯坦土地的俄羅斯人,被任命為該國總理。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失落感籠罩著哈薩克的二把手納扎爾巴耶夫。庫納耶夫的離去,原本讓他滿懷信心地認為自己將順利接任一把手的位置。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庫爾賓被任命為新的一把手。儘管內心充滿苦惱,但納札爾巴耶夫卻並未在臉上顯露出任何不滿的情緒。

納扎爾巴耶夫雖然尊重蘇聯傳統的任命方式,但他始終認為,自己在政治經驗和領導能力上絲毫不亞於庫爾賓。

對哈薩克的人民而言,這不僅是一個人事更替的問題,更是對他們文化和自治願望的直接挑戰。長久以來,哈薩克和其他加盟共和國一樣,渴望在蘇聯大家庭中擁有更多的說話權和自主權。然而,這次任命彷彿是在明確告訴他們,即便在戈巴契夫的改革浪潮下,這樣的願望仍然難以實現。

冬日的阿拉木圖,寒風凜冽,但人們的心中卻因為這個決定而沸騰著。街道上,人們小聲討論著這最新的政治動向,他們的語氣充滿了不滿和憂慮。儘管面對官方的決定,人們在公開場合保持相對的克制,但私下里,這種不滿正悄然積聚,最終在12月17日爆發了出來。

民心所向:對改變的渴望

1986年12月17日,阿拉木圖的天空陰沉沉的,寒風刺骨,但這絲毫沒有阻擋哈薩克人民心中對改革的渴望和對自身權利主張的熱情。從清晨開始,年輕的臉孔就陸續出現在了中央委員會大樓前的廣場。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學生,但也有來自各行各業對當前政治狀況感到不滿的普通民眾。他們手持自製的標語和橫幅,每一道標語都是他們對改革期望的直接反映,每一面橫幅都承載著他們對未來的渴望。

納札巴耶夫抵達辦公室後,立刻有一位助手向他報告了一件事情。原來,有一群年輕人正在市中心廣場舉行遊行示威,他們的口號聲聲,激情澎湃。

儘管寒風凜冽,但廣場上的氣氛卻異常熱烈。人們手中的標語牌上寫著「我們想要一位哈薩克斯坦領導人」、「反對對我們發號施令」、「每個國家都需要它本民族的領導人」以及「我們進行了改革,民主在哪?」這些口號直擊當前政治體制的痛點,表達了人民對民族自決權和民主改革的堅定追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人加入了這場抗議活動。學生們成為了這次集會的主力軍,他們年輕、充滿活力,對未來充滿希望,但同時也對當前的政治安排感到深深的不滿和失望。他們清楚知道,他們所處的時代需要變革,需要新鮮的空氣和新的領導理念。因此,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表達這一點,希望透過這場抗議活動,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讓自己的訴求被重視。

抗議活動的組織是自發性的,但卻異常有序。參與者雖然情緒激昂,但並沒有出現混亂。他們透過口號和標語牌,以一種和平但堅定的方式,向整個社會,向所有能夠聽見他們聲音的人展示了自己的立場和訴求。廣場上不時響起的口號和標語牌上的文字,成為了這一天阿拉木圖街頭最響亮的聲音,這些聲音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向所有人展示了哈薩克斯坦人民對改革的渴望和對民族自決權的堅定追求。

權力的反應:矛盾的應對

對蘇聯中央而言,這場突如其來的抗議活動不僅是對其政策的質疑,更是對其權威的直接挑戰。在蘇聯體系內,民族問題和政治異議向來是極為敏感的話題,而中央政府對此類事件的處理方式也歷來偏向強硬。

來自克格勃和蘇共的官員們,在得知阿拉木圖的情況後,迅速聚集討論對策。在他們看來,這種規模的抗議如果不及時控制,很可能會演變成更大規模的民眾不滿,進而影響整個蘇聯的穩定。因此,他們主張採取武力鎮壓的方式,以迅速有效地恢復秩序。這種做法雖然在過去的歷史中有過先例,但在戈巴契夫改革的脈絡下,顯得特別敏感和複雜。

庫爾賓,身為當地蘇聯政府的代表,面臨巨大的壓力。一方面,他需要忠於莫斯科的指示,維護中央政府的權威;另一方面,他也意識到,過激的鎮壓措施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反彈,加劇與哈薩克斯坦民眾的矛盾。然而,在莫斯科官員的慫恿和壓力下,庫爾賓最終決定採取行動,使用水槍驅散聚集在廣場的學生和抗議者。

這項決定的執行,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激化了抗議者的情緒。水槍的使用在寒冷的冬天顯得特別刺激和挑釁,抗議者們的憤怒情緒被推向了新的高潮。事態迅速升級,抗議活動從和平的示威轉變為更激烈的衝突。

在這種緊張的氛圍中,發生了所謂的「火箭襲擊」事件。一些激進的抗議者,出於對水槍使用的反擊,製造並發射了簡易的自製火箭,其中一些甚至擊中了庫爾賓所在的政府大樓的窗戶。雖然這些自製火箭的破壞力有限,但這一行為象徵意義重大,標誌著抗議活動已從和平的示威升級為更直接的對抗。

暴力的後果:吉爾托克山事件

隨著抗議活動在阿拉木圖街頭的不斷升級,蘇聯中央的回應變得越來越強硬。在1986年12月18日,這場由對改革的渴望和對民族自決權的追求觸發的社會動盪,最終迎來了蘇聯派出的強力部隊,目的是為了平息日益激烈的動亂。

清晨,阿拉木圖的街頭已經聚集了一萬多名示威者。空氣中瀰漫著緊張和不安的氣氛,但人們的決心並未因此動搖。他們從四面八方匯聚而來,帶著對未來的希望和對當前政治狀況的不滿,準備再次表達他們的訴求。

然而,這一天與先前的抗議活動有了本質上的不同。蘇聯軍警的介入,標誌著局勢的急劇升級。裝備精良的軍警部隊很快在示威現場建立了控制,他們的任務是恢復秩序,但面對著一萬多名和平示威的民眾,這項任務變得複雜而棘手。

隨著軍警部隊的到來,街頭的氣氛迅速緊張起來。軍警採取了封鎖、驅散甚至逮捕的措施來對付示威者,這一舉動立刻激化了衝突。在這種高壓態勢下,原本和平的抗議活動逐漸轉變成了衝突和對抗。街頭上,抗議者與軍警之間發生了多次衝突,示威者試圖保持他們的陣地,而軍警則試圖施加控制,雙方的對峙不斷升級。

在這一天的衝突中,8000多人被逮捕,這是一個震驚人心的數字。這些被捕的人中,大多數是和平示威的學生和一般民眾,他們只是希望透過抗議活動來表達自己的訴求和不滿。然而,他們的和平抗議卻遭到如此激烈的回應,這一現象深刻反映了當時政治體制對待民眾抗議的態度和方法。

官方報告雖然稱在整個事件中僅有兩人死亡,但這一數字並不能減輕事件本身對哈薩克人民心靈的創傷。這場被稱為「吉爾托克山事件」的抗議活動,雖然在歷史的記載中不被頻繁提及,但其對哈薩克民族意識的覺醒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不僅是對蘇聯中央權威的挑戰,更是一次民族自我認同的覺醒與表達。

反思與啟示:歷史的教訓

吉爾托克山事件不僅震動了哈薩克,也向整個蘇聯及其領導階層展示了民族問題和政治異議處理的根本缺陷。這場事件的背後,深層的原因和推手是蘇聯的領導人戈巴契夫,以及他的政策和決策過程中的關鍵影響者庫納耶夫。戈巴契夫的改革,特別是「開放性」和「重建」政策,雖然旨在推動蘇聯社會的開放與進步,但這些改革在處理民族自治和文化尊重方面的確存在嚴重不足。

吉爾托克山事件的爆發,標誌著對蘇聯中央政策的直接挑戰,也揭露了蘇聯體制內處理民族問題的深層問題。最後戈巴契夫決定讓原來的哈薩克二把手,總理納札爾巴耶夫當任新的一把手。

李寧.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國家觀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8,39(11):38-40



克拉夫丘克與葉爾欽會談後,回到烏克蘭,他對妻子說:蘇聯沒了

上海這座現代化的時尚大都市,以港興商,以商興市的魔都值得觀光

果然,美國賊心不死,想把中俄"一鍋煮",中俄合作上新高

美國「革命共產黨」的崛起:歷史車輪下的新挑戰

俄羅斯加強對芬蘭的軍事威脅,引發國際關注與擔憂

歐盟禁止新疆棉花,導致缺乏生產砲彈的火藥;中國何罪之有

旭文:戴笠的便衣隊伍在巍山

82年香港老闆拿六百萬請李連傑拍戲,請示中央,小平回了三句話

最近,俄羅斯軍事佈局驚天之變,國際安全格局陷入未知迷霧!

深度達到11100公尺!中國開挖世界最深鑽孔,到底想找什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