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5, 2024

美國歷史:看了這9張地圖才知道1941—1962年,美國發生這麼多事

文| 蘭子記

編| 蘭子記

美國以其豐富多元的文化多樣性的社會環境而聞名於世界。

然而回顧過去的百餘年,美國對全世界人民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個繁榮發達的國家,它的前史也並非一帆風順…

1941-1942年在亞洲的戰爭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戰爭往往是殘酷而真實的存在,牽動著無數人民的悲喜離合。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政府違反國際法基準,對未曾發動攻擊的美國在珍珠港的海軍及空軍基地實施空前規模的轟炸後,緊接著,共計6艘航空母艦承載著414架日軍的飛機翱翔於廣袤無垠的太平洋之上。

在這場恐怖的攻擊行動中,美國喪失了共188架戰機以及7艘戰船,更有2403名勇敢保衛國家的平民生命喪生於此。

面對如此嚴重的破壞與傷亡,美國國會在隔日即12月8日毅然決定向日本正式宣戰

毫無疑問,這樣的決斷不僅彰顯出美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風貌,同時也反映出美國政府維護國家尊嚴與穩定的堅定決心。

儘管日本在隨後的戰鬥中贏得了所謂的"勝利",但卻始終無法再興不義之師將夏威夷群島納入版圖。

1942-1945年日本的戰敗

1945年的7月26日,以美、英兩國為主導的聯合部隊發表公告,向日本帝國發出了無條件投降的最後通牒,然而,面對如此巨大且尖銳的壓力,日本政府卻依然堅決地選擇拒絕放下武器。

8月6日,在這個充滿血腥味與硝煙的日食之後,廣島上空迸發的那一朵璀璨而殘酷的蘑菇雲,無情地帶走了四萬條鮮活的生命;緊接著,8月8日,蘇聯政府不惜背負沉重的戰爭負擔,也毅然決然地下達了對日開戰的命令。

就在同一天,廣島再次迎來了燃燒的蘑菇雲,七點五萬人口又被這個世界的罪惡摧殘得所剩無幾。

當戰爭的硝煙逐漸散去,法西斯的鐵蹄終於漸漸敗退之時,日本偌大的版圖上只剩下絕望的呻吟和死亡的氣息。

8月14日,在連續遭受兩次原子彈轟炸後,日本政府最終扛不住壓力,向盟軍宣布無條件投降。

美國軍隊隨即開始進入並控制全境,徹底結束了這場空前慘烈並且漫長的侵略戰爭。

1950年6-11月:韓戰

朝鮮半島的硝煙於1950年6瀰漫開來的那刻起,這場幾乎波及全球各方勢力的紛爭便在錦繡河山間拉開序幕。

歷經漫長的三百餘個日夜的激鬥與斡旋,終於在1953年6月26日,交戰雙方簽署了肅靜無聲的停戰協定,從而把包括美國有數千軍人在內的諸多無辜生命帶回寧靜的人間。

那場風靡亞洲乃至全世界的戰事——韓戰,至此正式畫下句點。

時間追溯至1950年6月底,一場來自北方的猛烈攻勢如驚濤駭浪般襲向南韓大地,彈殼的硝煙味瀰漫在空氣中,陣地上炮火震天動地,無數士兵揮灑鮮血,平靜的青瓦台瞬間搖晃起來。

然而就在短短數週之後,美國堅定果決地站出來,以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帶領聯合國組織中的許多成員國,攜手來抵抗北朝鮮的侵略戰爭。

然而,這場戰爭並未因此而消弭,反而變得愈發血腥。

儘管美方在此期間盡顯強大實力,但戰爭所帶來的傷害卻遠比他們想像得更為嚴重:超過三萬美國士兵生命永遠留在了戰場上。

1951年7月10日,停戰協議的談判開始,經過近兩年的漫長拉鋸,終於在1953年6月26日,簽訂了停戰協議,這場長達三年之久的衝突才得以結束。

戰爭的陰雲雖然漸漸飄散,哀嚎與哭泣雖已成歷史,但我們無法忘記其中蘊含的種種反思與教訓。

1948-1965年的美國援助

在20世紀中葉,全球政治局勢動盪不安,經濟蕭條頻繁,社會秩序瀕臨崩潰。

為了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穩定",美國政府推出了"馬歇爾計劃"

該計畫的核心理念是削弱國家間的敵意情緒,推動國際合作發展,推動各國走向繁榮富裕之路,而不是走向衝突和戰爭。

事實上,正是由於馬歇爾計畫的實施,歐洲國家得以逐步走出戰後的經濟困境,邁入繁榮富強之路。

此外,在1950年代初,美國時任總統杜魯門提出了第四點計畫 ,進一步彰顯了美國對外援助的決心與意志。

這項計畫的主要目標是幫助那些貧窮不堪、經濟低迷的發展中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進而實現經濟現代化。

1959年從蘇比利爾湖大西洋

縱觀歷史長河,自古以來,連接海洋與河流區域的交通運輸方式在貿易交流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重要性不斷凸顯出來,這尤其體現在1959年聖勞倫斯河航道的開闢方面。

由於該航道的開通,原本2342英里的水上運輸得到了極大程度的改善,8萬噸級別的船隻得以成功穿越這條水流湍急、地勢險要的河道,從而實現了鐵礦石產地與美洲地區和加拿大的鋼鐵生產基地與大西洋之間的密切聯繫。

不可否認,聖勞倫斯河航道的開通是一項劃時代的成就。

它打通了陸路和水路兩個運輸網絡,使得貨物可以更為便捷地進行流通。

此外,它還推動了鐵礦石以及其他貨物的運輸速度提高,為商業活動帶來了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運輸成本的降低,也使得各種商品價格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消費者受益豐富。

更顯著的是,該航道也扮演著安全運輸通道的角色,在自然災害或戰爭時期為兩岸人民提供了生命線般的保障。

1948-1949年的柏林空投

在歷史長河中,1948年6月無疑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節點。

那一刻,蘇聯悍然關閉並堅守住了通往柏林與本土西部地區的道路橋樑隧道等重要交通設施,以此對柏林以及德國西部領土實施了嚴密的隔離措施。

此舉不僅對駐紮於此的美英法聯軍構成巨大威脅,同時也使得生活在西柏林的二百餘萬同胞的基本生活資料供應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食品與燃料的短缺問題日益嚴重。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勢,蘇聯方面一心想將盟軍逐出柏林。

然而,在困境面前,美英兩國果斷挺身而出,發揮出其強大的組織能力與軍事優勢,利用長達一年的時間,透過穿梭飛行,成功突破被蘇聯封閉的壁壘。

這場艱鉅而偉大的戰役,堪稱人類航空運輸史上的壯麗篇章。

當時,美英飛機以不屈奮鬥的姿態,執行了超過二十六萬三千四百七十二次的運輸任務,經過336架美的戰機的共同努力,成功運輸了逾兩百萬噸重的物資。

這其中的艱辛與危險,令人心驚膽顫。

然而,正是這樣一群英勇無畏的飛行員們,投身於這場偉大的戰鬥之中,為柏林人民帶去了生存的希望之光。

為了保障航空支援行動順利進行,部分美軍和英軍的飛行員甚至捨棄生命,犧牲在了空難之中。

在蘇聯方面,他們毫不留情地採取各種手段來抵抗。

包括無線電通訊幹擾、飛機抵近騷擾、信號彈示威、氣球投放、地面砲火攻擊、探照燈指引等等。

儘管美英軍方對此高度重視,並全力應對,但仍有計700起以上的干擾事件發生,這些無一不讓人感受到了危機四伏的緊張氣氛。

1957-1958年開放領空的探索

眾所周知,治國安全與國際關係的和諧穩定是至關重要的首要任務。

而這兩者之間相互影響,不可或缺。

回顧歷史,縱觀全球,自從人類步入核時代以來,各國對於擁核國的行為規範始終存在著許多爭議。

而在1957年這個關鍵的歷史時刻,為了防止背地裡秘密建造用於製造核武的設施,蘇聯和美國表達了攜手合作的願望,決定讓軍用飛機去檢查某些特定區域。

然而,兩國在此問題上未能達成共識,於是美國便單方面開始逐步擴大對蘇聯的航空攝影偵查規模​​。

在1960年的5月份,美國的戰機飛入蘇聯領土長達1200英里,無奈遭到了蘇聯的抵抗,最終被蘇方飛行員迎頭痛擊,墜毀於前方。

這樣一來,原本嘗試透過合作解決的問題轟然轉為軍事衝突的醞釀。

時間推移至1963年8月5日,此時除了美蘇兩大超級大國,英國也加入到談判中,經過多輪會談,這三個國家終於達成了《禁止核子實驗條約》的簽署,明確規定禁止在大氣層內、外層空間和水底進行任何形式的核子試驗活動。

1961年的豬灣

1961年1月3日美國政府宣布與古巴正式中斷外交關係,此舉無疑宣告了美古關係的徹底破裂。

然而數月後的4月16日,這世界史上的重大轉折再度上演。

在這件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國方面的嚴重錯誤行為和卡斯楚政權的堅強捍衛國家主權和國家尊嚴的決心。

在這場美古關係的風暴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美國對古巴流亡政黨的無條件支持以及他們於1961年4月17日在豬灣地區進行的登陸行動

這次行動的失敗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凸顯出卡斯楚領導下的古巴政府堅定地維護國家利益和獨立自主的強大意志。

古巴政府面對外在壓力挑戰時的勇敢表現,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1962年的古巴飛彈危機

1962 年10 月22 日,美國總統約翰·F·甘迺迪向全世界發出了強硬的聲音——果斷地要求後蘇聯撤離部署在拉丁美洲友善國家古巴境內的核武。

隨即,世界格局因這項決定而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然而,面對甘迺迪總統嚴峻的局勢和堅決的立場,當時蘇聯的領導人約瑟夫·斯大林之子、獨裁者阿列克謝·伊万諾維奇·赫魯曉夫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

在不到兩週的時間裡,他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最終在10 月28 日這一天終於勉強妥協,答應從古巴撤回所有導彈

同時,甘迺迪總統也鄭重承諾,他們絕對沒有任何侵略古巴的意圖和計畫。

這場為期兩週的軍事對峙,被稱為"古巴危機",它不僅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國際關係史上的關鍵時刻。

結語

美國歷史地圖無疑是集合當今世界各種資訊精華的典範之作,為我們提供了可靠而具有說服力的證據以供研究人類文化和社會演變的全貌。

這張張珍貴的地圖讓閱覽之人有如步入一部穿越時空的史詩巨篇,足以深刻體驗到美國那豐富多彩、獨具匠心並且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背景,同時也可以深入理解這片疆域所孕育出的頑強活力以及滾滾向前的歷史浪潮。

參考資料:

Lobanov-Rostovsky, A..'Anglo -Russian Relations through the Centuries',Russian Review, vol 7 (New York,1948)

Parkes, Harry,'Report on the Russian Caravan Trade with China', Journal ofthe Royal Geographic Society, vol 25( London ,1854)

Stanhope, Henry,'Soviet Strength at Sea ', The Times(London,25 January1971)

Sullivan, Joseph L.,'Decembrists in Exile'. Harvard Slavic Studies,vol 4(The Hague,1954)

Wildes, Harry Emerson ,'Russia's Attempts to Open Japan', Russian Review,vol 5 (New York,1945)

Yakunskiy, VK'La Revolution Industrielle en Russie',Cahiers du MondeRusse et Sovietique (the Hague,1961)



朝韓對峙:120萬vs63萬,戰爭邊緣的博弈

烏克蘭技術突破再現奇蹟,顛覆全球無人海戰格局

又跌出了新紀錄,要破防了!

烏魯木齊滑雪場「粉雪」體驗廣受好評

五天

快訊!最新消息!發生在1月5日晚上23:00分之前的兩個社會事件

高職教師翻譯英國幼教圖書:讓孩子多說故事

宇通客車發布2023年度業績預告,全年實現客車銷售36,518輛

日本政府:目前僅打算接受來自美國的援助

奢侈品產業經歷寒冬,但奢華性體驗正迎來春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