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27, 2024

孫權和劉備是否有統一天下的機會?一個根本不想,一個根本不可能

前言

三國時期的歷史長河中,孫權劉備兩位傑出的君主,是否有機會統一天下成為了歷史上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然而,看似相近的目標卻因兩人各自的立場和實力而顯得截然不同。一個根本不想統一,一個則因現實條件而根本無法實現。

本文將深入剖析孫權與劉備的歷史境遇,揭示背後的政治、軍事、文化等多重因素,探討這兩位君主在歷史舞台上的選擇與命運。讓我們一同穿越時光,深入探索這段三國時期的戰國紛爭,解開孫權和劉備統一天下機會的歷史之謎。

一、夢想的烈火,難煉真金?

孫權的天下夢,就此破滅。西元200年,不到20歲的孫權在家族慘遭曹操謀害後,本可同母弟孫翊南逃避難。然而青年的心中燃起了奪回江東,甚至稱王天下的決心。在謀士魯肅的鼓舞下,孫權聽從其「當今風運在呂範韓馥,此正以江東擊漢中之時也」的建議,決定進據江東,從長江流域謀求自保和擴張。

經過與劉勳黃祖的連番爭戰,孫權終於穩定了江東之地。赤壁之戰,他更是南下攻佔了南郡,一度使江東勢力達到鼎盛。然而,我們不禁要問,曾幾何時,這個江東小子的心中還殘存著當年的王者理想?

或許魯肅的那妙計,於孫權而言就是一個春秋大夢。等真正握有土地人民後,大業已成泡影,保境安民成了當務之急。 「借荊州」一事已然說明,孫權不再熱衷爭天下。

那個夢想執著、胸有大志的青年人,一去不回頭了。其實,孫權最初的野心,並非空穴來風。在曹操殺害父母親人後,這個年僅17歲的少年便已暗自立誓,有朝一日要斬荊州之虎,報這個血海深仇。然而,我們也難怪這個失去父母的孩子,在經歷劫難後心中充滿了恐懼憂慮。即便建立起自己的江東政權,他始終難保貪戀安逸,畏懼著巨大的北方勢力再次到來折磨自己和子民。

人心是複雜的。理想與現實的拉鋸,或許早已在孫權內心交戰。不少士人勸孫權進拜魏帥,但都被嚴詞拒絕。但這又能說明什麼呢?心中有多少信念之火仍在燃燒?

有人說,孫權亦曾考慮過北伐。只是看著蜀漢的種種戰略失誤,才打消了這個念頭。然而又有誰比劉備付出了更多,才實現了部分夢想呢?這未免也過於托詞了些。

人心易變,短短二十年如白駒過隙。當曾經的血海深仇化作夢裡黃粱一夢,當少年豪情萬丈化作江東一方安逸,不也正是人之常情嗎?你我皆難免墮落現實,妥協環境。可那墮落,終究不是偉人的範疇。漠視現實的理想主義也不可取。唯有折中之道,或可兩全其美。

二、衣錦還鄉未成眷屬,劉備的北伐如何破滅

如果說孫權的天下夢就此醒來,那麼劉備的故事則充滿了更多戲劇性。 208年,已立有子嗣的中年劉備在隆中偶遇年輕俊才諸葛亮,獲得其北伐中原,復興漢室的謀劃。此時正是曹操稱魏公,架空漢朝的時刻。得到士人支持助力的劉備,心中奮起了為天下掃除戰亂,光復漢室的信念。

數年後,漢中之戰大破曹軍,可謂劉備事業的高峰。荊州之地對北伐十分重要,而關羽便是其重任的守衛者。正是在此關鍵之際,這個魯莽的將軍卻失去了荊州,且兵敗身亡。天命昭昭,劉備壯志未酬便已黯然離世。那麼問題來了,劉備的北伐究竟是如何破滅的?關鍵在關公荊州之戰失利嗎?

我們似乎忽視了劉備這些年北伐路上,層層疊疊的波折與艱辛。從奔波於劉表與曹操之間,到屢戰不利被迫南逃,甚至孤掌難鳴。諸葛亮的到來,無疑給了這位中年人補充鬥志的動力。然而隨後接踵而至的種種困境,仍在磨滅著那份信心──孟達獻城投降,糜夫人無情離棄,其他文臣武將也多有離去。即便取得益州,劉備也顯得寂寞無比.....

種種跡象表明,劉備壯誌之火,亦難以長久。等真正建立起蜀漢統治後,抵禦外患,穩固政權,便成了當務之急。至於天下事業,只能寄託在群臣的努力之上了。

所以,或許我們不能簡單歸因關羽的錯誤。劉備自身的心境轉變,亦是北伐難產的原因之一。然而,劉備的北伐之路,又豈是他人所能想像?

208年之前,他奔波多年,身無長物。為了一方山水與兄弟之愛,他能義無反顧。正是這份真誠真情,吸引了關羽張飛等一幹猛士,甚至使曹操心中也生出幾分敬意。然而危機仍在時時籠罩,幾度性命堪憂。

等真正得到益州之地後,劉備也長舒一口氣。但轉身一看,卻只剩下關張和少數文臣相依為命。妻離子散的痛苦更增添一層傷感,這個五十餘歲的漢子,頭頂風霜,又怎能不感慨離愁?

幸得諸葛亮殺出重圍,苦勸漢主。天下事業重任在肩,劉備這才明白,自己理應為百姓謀福祉,而非一己安逸。於是北伐的信念重新燃起,甚至一度如破竹,舉國上下也為之振奮。然而這也注定了,這是他最後的掙扎──沒有謀士及舊部,又哪裡還有鬥志與後勁呢?

劉備的北伐若要破滅,關鍵還是在人心。他的心境轉變,關羽的失誤,都只是導火線。可悲可嘆的是,正直善良的他,承受的痛苦遠超過常人。正是有太多真心熱血在路上流逝,這導致了夢想破滅的命運。

三、評說歷史的教益

學到這裡,或許我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不過是英雄不幸,有心難竟大業。然而歷史的意義,還有其他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我們應珍惜青春年少,為大業精心規劃。不論結果如何,初心不改才無愧于心。其次,即使英雄難逃大勢,後人也當銘記先烈的壯志。正如後世的諸葛武侯姜伯約北伐的拼搏,從未放棄師祖的遺志。最後或許,大業未成的惋惜,亦正是歷史的偉大魅力。有誓言不懈的努力,才足以打動後人。就算前途渺茫,誓不罷休。

天下興亡,興亡常相因。不論成敗得失,君子堅持,小人生變。這,就是歷史的啟示。或許有人會問,這就是歷史的全部意義嗎?只剩下幾句華麗的空話,來彌合先哲的遺憾?不,遠非止步於此。我們也可以從中汲取其他種種思考:

例如,大業未必非一己之功。諸葛亮的策劃,姜維的拼勁,都體現了偉人需要氣血相通的豪傑相助。劉備若無諸葛,其北伐從何談起?可見個人力量終究有限,大業非一人之力所能成就也。這也為何偉人都注重納賢納士,以廣集人心。

再如,天下興亡運數在人心,大勢尚可逆轉。關公一介武夫,輕舉妄動造成失去戰略要地,這正印證了天下成敗在細微角落。或許即便北伐未必成功,安撫人心亦可勉強支撐;而一舉失利,便萬劫不復。這不正也體現在了東漢末年,其實力遠勝曹操,卻因宦官內亂不再可救。由此可見,凡事莫要輕忽人心,穩定政局為大。

更有,英雄興衰,亦取決機遇之巧拙。如非糜芳妻子的動搖,劉備是否會心生退意?如非鳳雛兒子夭折,關公怎會在苦戰中精神大挫?種種機緣巧合之間,正折射出歷史興衰萬端。人固有諸多缺點,但較少有突破困境、超脫環境的意志力。這便是英雄與普通人的差別所在。

眼前風雲變幻,誰又能斷定大勢?天子運數可逆轉乾坤,成王敗寇;區區小人亦可生變天下局勢。唯有報之以平常心,細水長流,方能左右自如,成就一番事業。

另有評說,劉備、孫權皆心有不足,機會偏差,所以難成大業。這其中固然有一定道理,然則敗因在自己而非外界,豈非懦弱怯懦之表現?若非丟卻迂腐見識,超脫平庸之輩,誰又能為此亂世做出改變、譜寫傳奇?正是悲劇出現的時機,也是超凡入聖的契機。這其中蘊含著又一層歷史之意蘊,值得吾輩玩味。

結語

這段歷史蘊含的意義豐富複雜,絕不只是簡單的成功或失敗。我們可以從中汲取做人處事的種種道理,警示我們注重團隊合作,防微杜漸,機遇巧拙,超脫環境局限,保持理想信念......這其中處處體現人生真諦。

同樣,先哲的失敗也不應只解讀為無能或命運多舛。正是他們那一腔孤勇,那份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著,給後人帶來無限感嘆。正所謂前事不忍睹,後事之師,歷史悲劇恰恰啟迪我們當下。

所以,不要因為未達目標而一蹶不振,也不要因為暫時成功就驕傲自滿。記取歷史教訓,建立遠大理想,秉持真誠善良,團結豪傑,逆轉乾坤,這才是我們這些後學應當學習的。人生短暫,理想漫漫。且行且珍惜,方不負人生。



天氣預報:大暴雨大雪即將上線! 1月28~29號雨雪天氣分佈地區如下

有時候,人生就像一隻老狗~ 91.8美圖秀

推恩令:博弈論視角下的古代權力分配智慧

重慶市梁平區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十四屆東方名家名劇月將於3月鳴鑼開戲

生活宜居、百姓安居,南京擘畫城市生活新圖景

江蘇進行長江禁捕聯合巡弋執法行動

「荊州好教研」成果展示與頒獎活動舉行

鎮江印象

雨雨雨!今晚起,湖南開啟「濕冷」模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