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原本是擁有"萬人"奴隸的大商人奴隸主,後來再秦始皇即位以後,又以國君長者"仲父"的身份"輔政",從而獨攬了秦國大權。
然而,在商業領域取得了這麼巨大的成功之後,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甚至大聲疾呼秦始皇為「暴君」!
為何要這麼做?難道這是秦始皇廢除他的鋪墊?
«——【·呂不韋的政治投機·】——»
戰國末年,社會制度發生了急驟變革,封建制取代奴隸制、諸侯割據走向全國統一已成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奴隸主殘餘力量的復闢活動一刻也沒有停止,這種鬥爭集中反映在東方六國奴隸主勢力勾結秦國宗室貴族陰謀顛覆秦國新興地主階級政權與改變秦國傳統的法家路線上。
秦在戰國初期還是個落後的小國,當時的大國視它為「戎翟」之邦,連各國諸侯的「會盟」都不讓它參加。孔子當年"西行不到秦",說明了儒家根本沒有把它當作政治文化的中心。自從秦孝公起用法家先驅商鞍以後,秦國實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法改革,莫定了一條法家的政治路線,經過一百多年的艱苦奮鬥,終於成為七國之雄。
而其他六國雖然也程度不同地向封建制轉化,但由於缺少一條堅定的變革路線,對奴隸主階級的打擊也不徹底,常常是復闢代替改革,政局一直動盪不寧。像齊、楚這樣的戰國初期的「超級」大國,由於後來宗室貴族奴隸主勢力的複闢活動,推行一條尊儒反法的政治路線例如齊國威、宣兩代,「自孟柯之徒皆子齊」幾乎成了儒家學派的大本營,到了戰國末年,也已經內外交困"力不從心",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遠遠落後於秦國,當年的霸權地位也如"落花流水",有去無來。
由此可見,戰國末年秦國與六國的矛盾,已經不是什麼「諸侯爭霸」、奴隸主階級內部互相殘殺,而是全中國範圍內新興地主階級與沒落奴隸主階級統一與分裂、變革與反變革鬥爭的反映,是秦王朝建立過程中儒法鬥爭的延續。
秦國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是法家路線的勝利,是對奴隸制的沉重打擊。這不能不引起沒落奴隸主階級的恐懼不安與刻骨仇恨。當時,六國聯合一致,針對秦國在軍事上搞的所謂"合縱"之計,實際上是春秋戰國時期奴隸主舊勢力為了挽救奴隸制滅亡、消滅新興地主階級政權而結成的反革命"神聖同盟」。
它們還派間諜收集情報、派刺客行刺「荊柯刺秦王」即是一例,甚至千方百計勾結秦國舊貴族勢力,妄圖用打進去拉出來的辦法,改變秦國傳統的法家路線。呂不韋的政治投機就是在這種階級鬥爭背景下進行的。
«——【·投資成功的重要因素·】——»
根據史料記載,呂不韋本是衛國人,後來靠做投機生意"往來賤買貴賣",發了一筆洋財,成為"家累千金"的"陽翟大賈"。之後,他又憑著這筆錢財作為政治活動的資本,四處奔走,結交宗室貴族和儒家反動知識分子,以期有朝一日,實現「立國定主」推行復闢路線的政治野心。
呂不韋政治投機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得到了秦國以華陽夫人為首的貴族奴隸主集團的支持。呂不韋在鄒鄲活動時,見到流落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公子異人即後來的莊襄王。他憑著反動階級的嗅覺,認定這是一筆藉以打人秦政權的"奇貨",然後遊說安國君的寵姬華陽夫人。華陽夫人當時正苦於沒有親生兒子立為"嫡子",繼承王位,以保持其貴族奴隸主階級的世襲特權地位,於是,兩個奴隸主階級的代表人物神通意合,達成了一筆政治交易把異人送回秦國,立為"嫡子",華陽夫人享受"竟世有寵子素"的世襲特權。
其實,這種選立「嫡子」的活動,表面上看來是爭奪「王權」的鬥爭,實際上,是秦國以華陽夫人為首的貴族奴隸主集團尋求代理人的活動,是秦王朝建立過程中奴隸主階級復闢活動集中到政權上的反映。
莊襄王死後,呂不韋在華陽夫人等集團的支持下,獨攬了秦國大權,更顯示了這場爭奪王權的階級鬥爭本質即舊的階級要保持統治,新興階級要爭得統治。
呂不韋政治投機的成功,受到了秦國內外奴隸主舊勢力及儒家反動政客的支持與叫好,「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及被秦始皇罷官之後,「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回都是很好的說明。
«——【·開始肆無忌憚】——»
奴隸主階級的代表人物呂不韋台以後,瘋狂推行一條復闢奴隸制的政治路線。在政治上,他接過孔老二「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的反動政治綱領並付諸實施把滅亡十一年的衛國重新復國,把陽人之地賜給被推翻的奴隸主頭子週天子,"奉其祭祀",期望奴隸制的香火"不絕"。惡毒攻擊"法治",大聲疾呼"罰雖重,刑雖嚴,何益",為被打倒的奴隸主階級喊冤叫屈。他還含沙射影地咒罵秦始皇是「上不順天,下不惠民」的「暴君」呂不韋執政期間,還竭力推行分封制,破壞郡縣制,給自己和自己的同黨繆毒以大片的封地。
《資治通鑑秦記》「以河南洛陽十萬戶封相國不韋為文信侯。」「封毒為長信侯,以太原為毒國。」在經濟上,一反商鞍「強本弱末」的主張,支持、扶植以鳥氏保等為首的工商奴隸主集團,破壞新興地主經濟的基礎—農業經濟。
在文化思想上,從三晉魏、趙、韓招徠大批儒士,到處鼓吹孔學,圍攻法家學說。呂不韋命令他手下的三千反動文人「人人著所聞」編纂《呂氏春秋》,就是當時思想文化戰線上階級鬥爭的反映。
呂不韋的倒行逆施,反映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願望和要求,呂不韋執政十年所實行的一系列復闢奴隸制的政策,是對於封建制取代奴隸制、諸侯割據走向全國統一這一歷史趨勢的反動。
因此,鞏固和發展商較變法以來的大好形勢。鏟除以呂不韋為首的奴隸主集團的鬥爭在秦國已經不可避免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