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rch 24, 2024

74年,三代人接力找到烈士長眠地

袁鳳霞(左)輕撫袁振江殉道者的墓碑,淚如雨下。 (記者周偉攝)

「大爺,終於找到您了……」3月19日上午,團風盤石橋渡江戰役烈士陵園,來自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的袁鳳霞女士,輕輕撫摸著袁振江烈士的墓碑,淚如雨下。整整74年!三代人接力尋找,不捨不棄,終於在這一刻圓夢。

袁振江是汪清縣雞冠鄉雞冠村人,生於1923年4月,是家中長子,下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袁鳳霞是袁振江弟弟袁振和的女兒。 1945年當地徵兵,身為村長的袁振江父親袁友發,帶頭送兒子參軍。袁振江先編入吉東警備1旅2團,後加入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後改編為東北野戰軍),曾參加保衛東滿解放區吉林蛟河阻擊戰、東北民主聯軍1947年夏秋冬季三大攻勢作戰、圍困長春以及遼沈、平津兩大戰役。

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編為第四野戰軍,袁振江任四野15兵團43軍156師466團1營1連班長。當年2月27日,袁振江隨四野先遣兵團南下,配合第二、第三野戰軍進行渡江戰役。 5月13日23時24分,渡江戰役(團風至武穴段)打響。 14日凌晨,擔負佯攻任務的袁振江,在原黃岡縣團風鎮(今屬黃岡市團風縣)攻打鎮西敵堡群、奪取敵船舶戰鬥中犧牲,時年26歲。

戰鬥結束後,當地人民政府收殮安葬了43名烈士。經核查,他們的籍貫全部為吉林省,41人為朝鮮族,1人為滿族,1人為漢族,袁振江是唯一的漢族烈士。為緬懷先烈,團風縣在戰鬥舊址建造了「渡江戰役烈士紀念碑」。紀念碑正面朝向東北部-烈士家鄉的方向,43名殉道者全都安葬在渡江戰役烈士陵園。

英雄長眠異鄉,親人怎能相忘。 1951年,袁振江的父母收到兒子的"烈士證明",得知兒子犧牲,父母日夜思念,四處打聽兒子的安葬地。 4個月後,父親袁友發思念成疾離開人世,母親傷心過度,哭瞎了雙眼。

「奶奶每天都要在窗台點一盞燈。她說,順著光,我大爺就能『找』到回家的路。」袁鳳霞說,1983年,時年78歲的奶奶去世,直到閉眼的那一刻也沒有盼到兒子安葬地的消息。 "她老人家臨終前,把父親和我叫到床前,叮囑一定要找到我大爺。"

在袁振江的「烈士證明」上,只寫了烈士在渡江戰役中犧牲,犧牲地湖北。袁鳳霞和父親袁振和沿著渡江戰役的發生地尋找,但一直沒有結果。 1986年袁振和去世後,袁鳳霞又沿著烈士所在部隊足跡進行查找,同時透過網路尋找,依然沒有結果。

「去年,偶然看到一條視頻,內容是『吉林籍43名烈士長眠他鄉,湖北團風重修烈士墓和烈士紀念碑』。鏡頭緩緩劃過43名烈士的墓碑,我將鏡頭截圖放大仔細看,看到了我大爺的名字和生平。」這項發現讓袁鳳霞激動不已。她立即​​找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退役軍人事務局,請求查找確認。該局與黃岡市退伍軍人事務局聯繫後,確定袁振江烈士安葬地為團風縣渡江戰役烈士陵園。

3月19日,袁鳳霞和家人不遠千里趕到團風縣祭掃。她為大爺獻上寄託哀思的菊花,含著淚水,哽咽著告慰爺爺奶奶和父親,她找到了親人,完成了他們的遺願。袁鳳霞也把爺爺奶奶、父親以及家人對大爺的思念,以及現在的幸福生活真情講述出來,告慰大爺的在天之靈。

看到修繕一新的紀念碑和墓地,得知黃岡市和團風縣退伍軍人事務局每年都會代烈屬祭掃,袁鳳霞和家人感到非常欣慰。她說,這裡是大爺戰鬥的地方,大爺和戰友長眠於此,這裡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自己以後每年都會來祭掃,還會幫助其他殉道者親人來此尋親。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馬駿已任北京市政府黨團成員

浙江菜十大美食,你嚐過幾個? 【非小吃】

黑龍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金豐已任哈爾濱市領導

「全國優良縣委書記」吳海燕,任河南省開封市委副書記

在中哈邊境送快遞的漢馬選手:從新疆趕來,首次參加漢馬,希望能刷新成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