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二戰後的格局
他是美國霸權的奠基者,也是全球第一個下令使用核武的總統。
這位美國總統就是杜魯門,而他在羅斯福逝世後,一舉成為了美國的領導人,正好在世界正在重新分配的時間節點。
在這段期間杜魯門的所作所為對美國來說,居功甚偉,甚至美國霸權的開始,也是從杜魯門開始的。
那麼杜魯門的霸權之路究竟始於何時呢?又是如何一步一步開展的呢?
時間回到1945年,美國和蘇聯的兩個分隊在歐洲大陸順利完成十分具有歷史意義的會師。
這次會師不僅代表歐洲戰場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也預示著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走向緩和。
為了慶祝這十分特別的日子,美國和蘇聯都在各地國內點起了禮炮,民眾們也自發性的走上街頭。
然而在不久之後,美蘇兩國來之不易的友誼又即將走向寒冬,美國總統羅斯福因病去世,身為副總統的杜魯門按照慣例進行接任,成為了美國的新一任總統。
和羅斯福不同的是,杜魯門對美蘇關係走向緩和這一事實非常厭惡,在一次演講中他當場宣稱美國和蘇聯的友好關係已經走到了盡頭。
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節點也被後人頻頻提起,杜魯門的這段演講也被總結為「杜魯門主義」。
一年之後,邱吉爾發表鐵幕演說,再次給世人拋去一個重磅炸彈,事實上杜魯門也是背後的推手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場演說之前,杜魯門曾經收到了一封特別的電報,電報是從美國駐蘇聯大使館寄出的。
在這封電報中,駐蘇大使將蘇聯目前的社會情形進行詳細的剖析,並對美國和蘇聯未來的關係進行展望。
這位駐蘇大使提出,美國和蘇聯注定成為一對勁敵,從現在來看已經不可避免,因此從現在開始就要對蘇聯進行提防,以至於在未來對抗中盡量佔據主動。
杜魯門看到這封電報後表示十分贊同,因為長久以來他面對蘇聯的時候就戴著一副有色眼鏡,認為對方對美國的發展百害而無一益。
從此之後杜魯門徹下定決心,要正式和蘇聯一決高下,在潛移默化中也推動了鐵幕演說的順利發表。
從此之後,美國各界對蘇聯的看法逐漸開始扭轉,並將其視為自己的一大勁敵。
同時,美國的另一項研究也在秘密進行,並在日後成為了製衡蘇聯強大法寶,它就是以研發原子彈為目標的「曼哈頓計畫」。
曼哈頓計畫最早萌發於1942年,為了完成這項歷史性創舉,美國糾集了十萬多人投入這場研究,其中還包括眾多頂尖科學家,其中就包括「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
杜魯門在得知這個軍事計畫之後表現的喜出望外,這樣一來美國就可以在進行外交活動中更加的底氣十足。
事實證明杜魯門也是這樣做的,他隨後就向邱吉爾和史達林分別致電,表示要延後波茨坦會議的時間。
波茨坦會議是杜魯門接任總統後參加的最重要的會議之一,在這場會議中,美蘇英將重新對未來的世界格局進行談判。
而在這三個國家中,擁有鋼鐵洪流的蘇聯無疑是佔據主動的一方,他們在歐洲戰場上表現的極為堅韌,也是致使戰爭結束的最大功臣。
面對這一情況,杜魯門心裡十分不爽,但要想在這場談判中佔據主動,就要增加砝碼,而擁有強力殺傷效果的原子彈很明顯再適合不過了。
同時,杜魯門還想在原子彈研發成功之後,將成果對英國進行分享,這樣英美就能同時對蘇聯實現制約,成為世界局勢的操控者。
那麼杜魯門能夠如願以償嗎,原子彈研發過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問題呢?
杜魯門的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杜魯門快速上位,為美國霸權奠定基礎。
就在杜魯門以為原子彈能夠順利研發的時候,曼哈頓計畫突然傳來消息,兩個核心研發者表示希望美國能在原子彈研發之後將這項技術向世人進行公開。
杜魯門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瞬間火冒三丈,他一心想讓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霸主,假如每個國家都擁有原子彈,那自己的願望就永遠沒有實現的那一天。
為了實現這樣的美國目標,杜魯門又是怎麼做的呢?
不過為了確保原子彈順利研發,杜魯門阿諛奉承的表示願意配合技術公開化,但前提是專案負責人必須保質保量的完成所有的研發工作。
經過長達三年時間的不懈研究,原子彈終於順利完成了爆破,超大面積殺傷性的核武就此走上世界舞台。
在一些曼哈頓計畫的研究者看來,原子彈根本不需要投入實戰,只要讓所有國家的頭目親眼目睹試爆過程,所有的戰爭就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平息。
然而杜魯門的想法卻截然相反,他認為假如原子彈不投入實戰的話威懾力就會大打折扣,更何況很多國家都對原子彈的威力持懷疑態度,其中就包括蘇聯。
為了擴大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增加美國在二戰期間的戲份,杜魯門親自下令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兩處分別投放一枚原子彈。
原子彈爆破之後,在日本的上空盛開了兩朵巨大的蘑菇雲,爆炸半徑以內的建築物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數萬人在這場攻擊中喪命。
在切身體會到原子彈的無窮威力之後,日本徹底放棄抵抗,宣布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此宣告結束。
從此之後,對於原子彈的日後使用便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美國國務卿認為原子彈應由聯合國統一進行管理,為此還應運而生了「巴魯克計畫」。
巴魯克計畫表面上看來是美國主動提出讓聯合國對其進行監管,實際上是對其他國家研發原子彈進行限制,導緻美國成為了世界上唯一擁有核武使用權限的國家。
不過巴魯克計劃在進行公佈之後,蘇聯就表示明確拒絕,他們不允許美國在核武領域一家獨大,也無法接受自己的霸主地位被美國奪取。
然而在美國的一般民眾們看來,蘇聯的這一舉動無異於暴露了發展核武的野心,對於世界和平局面的塑造是十分不利的,並且也會打破固有的國際生態平衡。
從此美國群眾對於蘇聯的印象分開始逐漸走低,媒體也開始對蘇聯的行為大加指責。
有趣的是,不久後加拿大就發生了一起特殊的案件,蘇聯派人前往偷竊原子彈的相關資料,結果被當場抓獲。
這事件在曝光之後,美國對蘇聯的指控不再是空穴來風,杜魯門也更加堅定了內心的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巴魯克計劃將美國和蘇聯的對抗正式搬到檯面上來,但此前雙方就已經數次產生過或明或暗的較量。
在二戰末期,東歐的許多國家接連解放,共產黨成為了這些國家的執政黨,逐漸向蘇聯進行靠攏。
這引起了美國的強烈不滿,美國認為蘇聯將東歐各國列入自己的操控之下是富有專制色彩的做法,應該受到抵制。
對於美國的挑釁,史達林的反應也是十分強硬,他認為問題的根源就是這些西方國家,為了對抗西方勢力的滲透,東歐各國需要組成一個密不透風的聯盟,甚至可以做出一些必要的犧牲。
美國為了對抗蘇聯,不斷在其周邊地區進行活動,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終於在1947年,土耳其革命獲得成功,和希臘雙雙成為具有獨立政體的國家。
美國和蘇聯嗅到了機會的味道,紛紛想對這兩個國家進行拉攏。
這是因為土耳其和希臘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而且靠近蘇聯,可以直接對蘇聯本土形成威懾。
不過在這次角力中,美國由於地緣因素逐漸落於下風,杜魯門心有不甘,在一起演講中表示要對土耳其和希臘進行援助。
他對此提出的原因是蘇聯一旦對這兩個國家進行控制,離極權國家就會更進一步,美國應該對此進行抵制。
那麼杜魯門能夠如願以償嗎?
較量
上世紀,杜魯門為了取得美國在世界上的霸權,與蘇聯多次對抗。
杜魯門對於土耳其和希臘的援助計畫得到了美國國會的支持,特意批准了四億美元的資金,並出動兩個指導小組前往這兩個國家。
那麼在美國親自上場之後,兩國的局勢又將如何發展呢?
在美國的介入之下,希臘國內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革命很快就被壓制,不得不接受談判,革命最終也宣告終結。
和希臘相比,土耳其的情況無疑要更加悲慘,成為了美國的重點目標,經過長時間的扶植和滲透之後,土耳其逐漸淪為了美國的附庸,將蘇聯視為自己的對手。
美國還在土耳其獲得了部署飛彈的權限,能夠對蘇聯本土展開直接攻擊,對於蘇聯來講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忍受的。
此後蘇聯一直在尋找機會對美國進行反制,最終將希望放在古巴,決定在美國的後花園進行導演部署。
一時間美蘇兩個關係變得劍拔弩張,隨時都有發生全面衝突的可能。
在美蘇對壘中,杜魯門政府將很大一部分希望寄託在核武上,在他們看來,核武和常規武器相比,是跨越式的進步。
1946年,在美國的參謀長會議結束之後,「鐵鉗計畫」呼之欲出,計畫中提到一旦美蘇之間發生戰爭,核武將成為戰爭的主要手段。
美國的一個空軍參謀長提出,可以使用核武對蘇聯的中心城市進行重點打擊,這樣不但能摧毀對方的基礎奢侈,還可以挫敗對方的銳氣,這樣戰爭就可以在短期內結束。
然而美國顯然低估了對手,蘇聯作為一個工業大國,在武器研發領域有著天然的優勢,雖然美國率先一步完成了原子彈的研發,但這並不表示蘇聯沒有這樣的能力。
1949年8月,蘇聯完成了第一顆原子彈的爆破,威力相比美國運用在實戰中的兩顆更為巨大。
有了原子彈之後,蘇聯在與美國對抗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底氣,也為自己爭取了和平發展的契機。
即便美國想對蘇聯下手,但想到對方已經擁有原子彈的時候,就得重新掂量掂量計畫是否可行。
為了能重新獲得優勢,美國在杜魯門的指導下,決定進行新型核武的研發,獲得相比原子彈更強大的軍事力量,這就是氫彈。
為此杜魯門也刻意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對相關研究工作進行研討,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氫彈的研發。
對杜魯門而言,氫彈的重要性一點不亞於曾經的原子彈,氫彈的威力不僅更加巨大,也能夠較為有效的壓制蘇聯。
就這樣經過兩年時間的不懈努力過後,氫彈終於被研發成功,並順利完成了爆破。
就在杜魯門沾沾自喜的認為美國可以再度佔據主動的時候,蘇聯於九個月後也跟進了氫彈的研發,甚至威力更加強大。
自此之後,杜魯門的霸權主義夢想隨之破滅,這時前線又傳來了朝鮮戰場失敗的消息,美國國內民不聊生,留給杜魯門的時間顯然已經不多了。
1953年,杜魯門的總統任期宣告結束,接替他的是艾森豪威爾,然而美國的霸權主義並沒有因此宣告終結,而是按部就班的繼續進行蔓延。
後來的美國總統上台之後,都將反共作為自己的政治目標,並不斷干涉他國內政。
美國為了提高自己在東亞的話語權,對中國和蘇聯進行遏制,不惜發動了朝鮮戰爭,韓國在美國的幫助下連戰連捷,戰火逐漸燃燒到我國邊疆。
在這種危急的局勢下,我國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明確指示,派出大量志願軍前往朝鮮,和美國進行了激烈的碰撞。
經過一番交手之後,我國獲得了最終勝利,美國被迫以失敗者的身份從戰爭中退出。
然而經過這次失敗之後,美國政府並未就此變得保守,而是變得愈加的瘋狂,不斷的在世界各國挑起紛爭,東南亞、中東、拉美的一些國家成為了被折磨的苦不堪言。
不得不說,美國霸權主義的種子就是杜魯門當時種下的,如果不是杜魯門的插手,美蘇關係不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宣告破裂,可能也就不會有如今的局面。
最後,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笙歌歷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袁悅連勝八場震撼來襲,中國新二姐強勢上位,她能否開啟新篇章?
40防空飛彈發射器和20部雷達被摧毀:俄軍反應時間從小時縮到分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