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30, 2024

俄羅斯視角解釋:二戰時期日本沒有配合德國進攻蘇聯的7個原因

俄羅斯的視角,如何解釋1941年希特勒閃擊蘇聯後,在蘇聯最危難的時刻,日本沒有趁人之危配合德國東西夾擊蘇聯,反而從頭到尾都老老實實地遵守《蘇日中立條約》,在中國東北按兵不動這件事情的?

今天的俄羅斯人會認為這是日本遵守契約精神講武德的表現嗎?是否會感謝當年日本的不殺之恩?

另外為什麼俄羅斯視角的歷史學還認為,蘇聯也老實地遵守了《蘇日中立條約》,1945年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的行為,完全符合條約規定,不存在蘇聯背信棄義撕毀條約一說?

二戰時期日本進攻蘇聯構想路線

由於二戰是一場關乎國運的大戰,這些問題在俄羅斯歷史愛好者中被討論得相當激烈。綜合了許多俄文文章的觀點,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從俄羅斯人的歷史視角來看,日本人之所以在二戰中沒有攻擊蘇聯,主要有以下七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日本選擇了熟柿子策略。日本其實早就有了撕毀《蘇日中立條約》的衝動,但日本人想學美國的坐山觀虎鬥,想不費吹灰之力地捏軟柿子,卻最終沒等到理想的機會。

證據就是,1941年6月希特勒閃擊蘇聯後,日本就開始異常地大規模大規模向中國東北增兵。 1941年7月7日,日本陸相東條英機還下令實施「關特演」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等到歐洲戰局明朗,德軍取得明顯優勢,蘇聯遠東軍西調過半時,日本對蘇聯遠東發動全面攻擊。為了配合這項計劃,到了1941年年底,駐紮在中國東北的日本精銳部隊關東軍數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峰,高達85萬人之多,再加上各路偽軍,當時日本在中蘇邊境屯兵已達恐怖的上百萬之多。

日本這種一邊積極備戰等待機會,一邊對蘇德戰爭持觀望態度的戰略被稱為「熟柿子戰略」。該戰略的主要想法就是,等到德國攻陷莫斯科,戰局明朗,蘇聯軍力被消耗到頂點,兵敗如山倒的時候,日軍揮師北上摘取熟透的果實,屆時日軍將以最小的代價,一路推進到貝加爾湖以西,徹底佔領蘇聯遠東地區

但沒想到,德軍的閃電戰在蘇聯失效,進攻連連受挫,始終攻不下莫斯科,前期戰局非常不明朗。等來等去蘇聯紅軍反而越打越猛,越打越強。日本等不到柿子熟透的那一刻,進攻蘇聯的計畫一再推遲,所以二戰期間日本一直在中國東北屯有重兵,但卻不敢越雷池一步。

第二個原因是,諾門罕戰役帶給日本人的心理陰影太大。 1939年5月日軍在中蒙邊境的諾門罕地區主動挑釁蘇軍,試探蘇軍的實力,結果被打得滿地找牙。日軍才摸清自己幾斤幾兩,他們的武器裝備和軍事戰鬥力和蘇聯的差距太大,所以不見到莫斯科陷落,日軍都沒膽子再次主動挑釁。

第三個原因,日本曾領教蘇聯的遊擊戰,對蘇聯遊擊隊也有心理陰影。蘇聯遠東地區地形複雜,幅員遼闊,山地太多,非常利於打遊擊戰。

1918年日本曾出兵佔領蘇俄遠東

1918年到1922年期間,日本曾經趁蘇俄內戰爆發的機會出兵8萬佔領過蘇聯遠東地區4年,當時的新誕生的蘇俄實力弱小,於是就組織遊擊隊不斷襲擾日軍,讓日軍始終無法在遠東站穩腳跟,再加上英法美等西方大國的聯合施壓,日軍最終在1922年全部撤離了蘇聯遠東。 1941年的蘇聯實力已今非昔比,即使日軍出兵打敗了蘇聯遠東正規軍,也難免會再次陷入蘇聯遊擊戰的泥潭,此時日本已陷入中國戰場泥潭,不想再多一個泥潭了。

第四個原因,當時的東南亞大多數國家都是英法美等國的殖民地,日本在二戰期間宣傳稱他們發動侵略戰爭的目的就是為了把亞洲人從西方殖民者手中解放出來,打的就是共榮的旗號,出兵東南亞可以憑藉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得到很多當地人的擁護,減少阻力,並增強自己的實力。

第五個原因,整個二戰期間,蘇聯在遠東地區維持著數量龐大的兵力,並保持高度戒備,日本無法像偷襲美國珍珠港那樣以最小的代價偷襲蘇聯。

就算在蘇德戰爭最激烈的時候,蘇聯也選擇優先抽調貝加爾湖附近的兵力。而且抽兵之後就大力徵召當地的青壯年補充兵源。 1941年7月12日,蘇聯在歐洲戰場兵力損失極為慘重的情況下,日本參謀本部得到的情報卻顯示,中蘇邊境地帶蘇聯遠東軍沒有撤兵跡象,離中蘇邊境遠一點的遠東軍也只有17%的兵力被抽調到了歐洲,但隨後蘇聯又徵召當地人補充好了兵源。

因此蘇聯遠東軍數量基本沒變。再加上蘇聯武器先進,有大量戰鬥機轟炸機,離日本本土又近,日本怕一旦開戰,蘇聯的轟炸機會把日本東京炸成一面火海,所以日本不敢輕舉妄動。

第六個原因是,蘇聯遠東地區太荒涼,被開發程度很低,遠沒有東南亞地區的石油橡膠等戰爭資源豐富,對日本的誘惑力不夠大。蘇聯遠東雖然有石油,但當時大部分都沒有被勘探出來,更沒有開發成油田,蘇聯當時的產油區主要在高加索。即便日本花大代價佔領了蘇聯遠東地區,也得到不太多資源,得不償失。

第七個原因,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實力遠遠強於日本陸軍,二戰時日本陸軍的坦克在蘇軍面前像紙糊的一樣,但日本海軍的軍艦卻能在太平洋上和美軍一較高下,並打得老牌霸主英國海軍毫無還手之力。

而且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互為冤家,彼此仇視,爭功心理嚴重。日本陸軍主張北進進攻蘇聯,而日本海軍卻強烈建議南下進攻東南亞。畢竟日本海軍沒有打過諾門罕這樣的敗仗,日本高層對海軍的實力更有自信,於是放棄了北進蘇聯,轉而選擇了偷襲美國珍珠港,進攻東南亞的方案。

但為什麼又說蘇聯1945年進攻日軍,不算背信棄義?

日本在整個二戰期間遵守《蘇日中立條約》沒有對蘇聯動武,但1945年蘇聯卻出動百萬大軍消滅了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這件事情常被日本人拿來證明俄國人不講信用喜歡撕條約。

俄羅斯角度的歷史學對此解釋為:他們1945年進攻日本時,已依條約規定退出了條約。因為《蘇日中立條約》中的第三條寫到:現行條約自締約國雙方批准之日起生效,有效期限為五年。在期滿前一年倘締約國雙方均未宣告廢棄本約,則有效期限即自動延長五年

蘇日中立條約內容

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蘇日中立條約》在簽訂滿4年之後,蘇日雙方就有權提前宣布退出條約。恰好該條約是在1941年4月簽訂的,4年後的1945年4月,蘇聯即將打敗德國,已經用不到這個條約了,於是蘇聯外交部就召見了日本大使,通知日本《蘇日中立條約》即將作廢。

因此條約已經提前一年,在1945年4月就依照規定程序失效了。所以蘇聯也老實遵守了條約,1945年8月蘇聯攻擊日本關東軍的行為,不能被說成是蘇聯背信棄義撕毀條約。



稀有照片:烏克蘭現在有多慘?數百萬人逃離家園,不屈不屈的烏克蘭人

真實日軍侵華照片集萃:20張罪證,展現侵華戰爭的恐怖與殘忍

上海女商人資助一名落難青年,20年後再相見,青年已是兵團司令

巴鐵中校飛行員,45秒打下2架印度戰機!印巴戰爭殲6傳奇

pura 70海外首拆來了:日媒拆了5年華為手機,得出一個結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