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8, 2024

費雅喀族: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歸屬至俄羅斯管轄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隻花,五十六個兄弟姊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愛我中華…"正如歌曲中所唱,當今中國是人員充足的多民族國家,有著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民族。

但沿著歷史的長河回溯,中國遠在封建社會時不僅僅只有56個民族,因為歷史更迭、朝代變遷,不停地動亂使得百姓們流離失所,也讓許多民族被迫不斷遷移。

歷史上就存在著這樣一個民族,他們世代鎮守東北,卻因故不得不離開中國,雖然他們已經移居他國,但這個民族的族人們始終謹記自己是中國的子民,是炎黃子孫,這個民族就是費雅喀族。

起源於中國北疆,世代鎮守東北

費雅喀族,又稱非牙喀族、尼夫赫族或是那害克族。根據史詩記載,這群大體分佈在中國的黑龍江松花江交會處和庫頁島一帶。

17世紀時,仍處於氏族社會時期,當時的人們仍以捕魚狩獵為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為地處黑龍江與松花江畔,當地魚類資源豐富,費雅喀族人民大多選擇捕魚為生。

費雅喀族人大多身材矮小,發黑且長,有著典型的亞洲人的黃色皮膚,冬季特殊的寒冷氣候使他們習慣於編發取暖。因為生活在邊疆地區,封建社會時期他們常被冠以"蠻夷人"之稱。

邊疆地區的落後和貧窮使自詡天子的封建統治者們不屑一顧,但為了保護國家安全,穩固邊疆統治,歷屆統治者常常不惜以重兵把守。

費雅喀族歸入中原的統治是在明朝年間。

一次偶然的機會,明成祖朱棣受到了費雅喀族人的幫助下,心懷感激,於是他便安排部下將費雅喀族歸入了明朝努兒幹都司係統,給與他們他們合法的身份。

從那時起,費雅喀族的命運就和中國有了緊密聯繫。但他們與其他少數民族不同,雖然身為明朝百姓,但他們有著自己的小政權,並不受明朝政府的干涉。

到了元朝時期,努爾哈赤鐵騎的腳印佈滿了東北地區,身處黑龍江和松花江交界處的費雅喀族也就順理成章地投入了滿人旗下。

清朝時期,為了表示對大清的忠心,費雅喀族人每年都會獻上當地特有的貂皮製品給清朝皇室,他們也因此得到了不少賞賜。

為了加強管理,清王朝曾令費雅喀族人以姓氏和村莊為單位編入戶籍,​​並在當地設置了姓長和鄉長等職位以強化管理。在這種有序的管理之下,費雅喀族人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或許是因為"天高皇帝遠",由於費雅喀族地處北疆,距清王朝權力中心過於遙遠,順治帝以後,清政府便弱化了對於東北地區的管理,讓費雅喀族人成了他們的"代理人"。

沒有了清政府的強加約束,費雅喀族對於東北三省的治理完全依照他們的習俗,這也為後來他們族人對東北地區的熱愛埋下了伏筆。

為了鞏固與費雅喀族人之間的關係,清朝皇帝曾將自己的女兒下嫁給了費雅喀族首領,從那以後東北三省便交由費雅喀族人守護。

得到任命後的費雅喀族人們不辱使命,世世代代堅守在東北邊疆,成了一道堅實的護國屏障。

因為地處中俄兩國交界之處,東北地區時常會成為兩國矛盾的焦點,有時甚至會出現兵戈相見的局面,而鎮守在東北的費雅喀族,則成了維護國家利益的守衛者。

面對身材高大的俄國人,費雅喀族人們從未有過一絲膽怯,因為他們知道,作為一個中國人,守護邊境安全是他們的使命,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抗擊侵略者。

正因如此,無數的費雅喀族人為了鎮守東北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清朝沒落,無奈離開中國

久盛必衰,沒有一個王朝能夠長盛不衰,傳承百年的清王朝也不例外。到了清朝末年,由於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導致大清王朝未能成功與世界接軌,錯過了工業革命這一發展的良機,正一點一點走向衰亡。

雖然清王朝已經日漸衰微,可是費雅喀族人並未改變自己的態度,他們始終認為自己是滿族的一員,有義務為鞏固大清王朝的統治而鞠躬盡瘁,依舊堅持著傳承數百年的納貢傳統,每年仍會定期獻上貂皮貢品,這足以顯示他們對於清王朝的忠誠。

清王朝時期,俄國對中國遠東地區早已虎視眈眈,總是想辦法侵擾中國邊境。自從《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以來,俄羅斯政府便盯上了中國黑龍江地區這塊肥肉,妄圖奪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鴉片戰爭的一聲砲響,轟開了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大門,也將中國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各方勢力虎視眈眈,都想從清王朝這塊腐朽的肥肉身上攫取一些利益。

1857年,英法聯軍憑藉著先進的武器攻上了廣州,遠在中國北方的俄羅斯也聞風而動,為了不落後於英法,他們決定採取繼續向中國東北移民的策略。

俄羅斯人的不斷湧入讓鎮守在黑龍江的費雅喀族人們損傷嚴重,為了保護國土,他們沖在抗擊外國入侵的第一線,可是畢竟"兩拳難敵四手",俄羅斯的熱武器讓費雅喀族人們只能白白犧牲。

除了"移民",俄羅斯政府還派出了穆拉維約夫與中國進行關於中俄邊境問題的外交談判,談判以"黑龍江問題"為中心,俄方表示自己是在堅守自己的領土。

當時國內外情勢動盪不安,清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無奈之下,只好向俄羅斯妥協,同意俄方提出的無理要求中俄《璦琿條約》隨之簽訂。

《璦琿條約》中承認了清政府同意將黑龍江以北、大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俄羅斯,這讓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費雅喀族人一下子歸屬到了俄羅斯的管轄範疇之內。

雖然拼命反抗,可"胳膊畢竟擰不過大腿",清政府都已經同意割地,費雅喀族人也只能被迫服從俄羅斯人的統治,甚至喪失了自己的族名,被迫改名為"尼夫赫族"。

身雖歸俄羅斯人統治,可費雅喀族人的心始終向著中國,在他們心中,自己永遠是中國的公民,他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族人們為了守護東北三省而做出的偉大犧牲,永遠不會忘記自己族人們曾經灑下的淋漓鮮血。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經過了一百多年,費雅喀族人們也在俄羅斯的統治下生活了近一個世紀。雖然歷史的洪流將許多東西沖得面目全非,

但費雅喀族人骨子裡華夏子孫的血脈傳承不會改變。

雖然現在他們已經成為了尼夫赫族,是俄羅斯上百個民族中的一員,但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他們曾經為了守衛中國疆土而做出的貢獻永不改變,他們永遠是我們國家的一員!

只有國家夠強大,百姓才能夠安居樂業。正是因為清王朝晚期時逐漸沒落,國家不夠富強,才在列強面前沒了說話的底氣,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讓虎視眈眈的俄國有機可乘,奪走了中國大片的疆土,費雅喀族人們才會流離失所,只好屈從於俄羅斯人的統治之下。

如今,中國正乘著高速發展的列車不斷前行,在越來越富強的道路上不斷開闢,強盛的綜合國力和堅實的軍事力量讓我們有了說話的底氣,讓中國人民能夠在世界面前挺直腰桿,這一切都是國家發展的結果。



武打明星孟海經典作品大盤點,演技與武術並重!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中導之後菲警告華不准動手,中方早已行動

白天逛漫遊晚上遊燈會中華彩燈大世界「五一」嗨翻天

方程式豹純電超跑概念車豹9正式亮相造型科幻前衛剪刀門設計十分養眼

評論:滬指一度站上3100點,大金融衝高,低空經濟活躍-4月18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