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3, 2024

淞滬會戰比八路軍八大戰役加起來都強?是的,60萬人表演潰逃

淞滬會戰被認為是抗日戰爭國民黨最大的一場戰役,投入了60多萬大軍。但這場看似浩大的戰役,其實只是蔣介石為了向西方列強表演而挑起的一場"虛戰"。最終不但沒有贏得西方的同情,反而讓他們對國民黨徹底失望。究竟淞滬會戰發生了什麼事?讓我們一探究竟。

八路軍八大戰役的規模與戰績

提起八路軍抗日八大戰役,相信很多人都有些陌生。其實,這八大戰役雖然規模都不太大,但卻是八路軍在敵後英勇作戰、屢建奇功的真實寫照。

首當其衝的,就是1937年8月的百團大戰。這場戰役發生在晉西北根據地,是八路軍同日偽軍的第一次較量。八路軍方面出動了105個團,約10萬人的兵力,打了個旋渦式包圍,將日偽軍重重包圍。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八路軍最終殲滅日偽軍3萬餘人,贏得了抗日戰爭的第一場勝利。

其次就是1938年的黃土嶺戰役了。這場戰役發生在晉西北根據地的呂梁山區,是八路軍同日軍的遭遇戰。當時,日軍為了剿滅八路軍,調集了2個師團的兵力,步步緊逼。八路軍只好採取固守陣地的戰術,經過一個多月的頑強防禦,最終擊潰了日軍的進攻,守住了根據地。

再說1939年的西風嘴子戰役。這場戰役發生在晉西北根據地的山西右玉縣一帶,是八路軍同日偽軍的反攻戰。當時,日偽軍為了切斷八路軍的根據地,進行了一次"會戰"。八路軍奮勇反擊,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作戰,最終打垮了日偽軍的進攻,鞏固了根據地。

這些戰役或戰鬥,雖然規模都不太大,但卻體現了八路軍戰無不勝的英勇作戰精神。相較之下,淞滬會戰雖然投入了60萬多大軍,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實在是國民黨軍隊的種種問題所致。不過這些都留待下文再作分析了。

淞滬戰的豪華陣容

說起淞滬會戰,可謂是國民黨軍隊的總動員。當時,蔣介石為了向西方列強展現實力,竟然調集了國民黨軍隊的絕大部分精銳力量參加這場戰役。

首先,國民黨方面投入了8個集團軍,共48個師的兵力。這些集團軍可都是國民黨的主力,像中央軍德械師、桂軍鐵軍第七軍等,都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

其次,國民黨也抽調了15個獨立旅、9個暫編旅、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等部隊增援。這些部隊雖然編制較小,但都是國民黨軍隊的骨幹。

再者,國民黨也出動了砲兵7團、財政部稅警總團、憲兵1個團、上海市保安總團、上海市警察總隊、江蘇省保安團4個團等輔助部隊,以充實後勤保障。

最後,國民黨也調來了3隊海軍艦隊,為陸軍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加起來,國民黨在淞滬會戰中投入的兵力,高達60萬人。這在當時可謂是空前絕後的大陣容。

相較之下,日軍在淞滬會戰的兵力只有13萬人左右,遠少於國民黨軍隊。不過,日軍憑藉著強大的海軍火力支援,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淞滬會戰的這支國民黨大軍,可謂是蔣介石的全部家當。他本想藉此向西方列強證明自己的實力,卻不料最終演變成一場徹底的失敗。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仍是由於國民黨軍隊本身的種種問題所致。

淞滬會戰的三大奇蹟

淞滬會戰雖然最終以國民黨軍隊的慘敗告終,但在戰爭進程中,卻創造了三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奇蹟"。

第一個奇蹟,就是這場看似浩大的戰役,其實只是蔣介石為了向西方列強"表演"而挑起的一場"虛戰"。

當時,上海一帶是國民黨統治的核心地帶,也是英美帝國主義勢力範圍。蔣介石主動引導日軍進攻上海,其用意無非是想讓西方列強看看國民黨軍隊的"英勇作戰",從而贏得他們的同情和支援。

這就好比兩個小混混在打架,旁邊還有一些幫派大佬在看著。其中一個小混混被踢了兩腳,痛得要命,於是主動伸出頭讓對方繼續打,來!這裡招呼,讓大佬們看看誰有理?

不過,蔣介石的這一"精心策劃"卻適得其反。英美列強從淞滬會戰中,看到的不是國民黨軍隊的"英勇",而是其徹底的無能。因此,他們根本不願意提供任何實質的援助。

第二個奇蹟,就是淞滬戰的"三部曲"式作戰方式:初期是"添油戰術"、中期是"送人頭"、後期則是"大潰逃"。

淞滬會戰初期,國民黨軍隊只想用3萬精銳,把日軍在上海的3000駐軍消滅或趕走。但沒想到,日軍3000人竟然頑強守住了一個星期,並且引導日本海軍不斷增兵。

國民黨這邊也在不斷增兵,最終從3萬多人增加到了60多萬人,雙方都在"添油戰術"。

進入中期,國民黨軍隊已經連續作戰兩個月,人困馬乏,傷亡極大。正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日軍10月20日開始組織軍隊從金山衛登陸,直接切斷了國軍的後路。

蔣介石為了給西方列強"表演",非但沒有及時撤退,反而等到日軍完成包抄陣型之後,才組織所謂的"撤退"。可這個"撤退"其實就是在"送人頭"。

到了後期,國民黨軍隊的"撤退"已經演變成了一場徹底的大潰逃。 60多萬人混作一團,秩序全無,日軍只是派出幾個百人小隊,就讓國軍傷亡慘重。這場大潰逃,更是為南京保衛戰的失利埋下了禍根。

第三個奇蹟,就是蔣介石對西方列強寄予厚望,但最終卻是徹底的幻滅。

蔣介石認為,只要在淞滬戰中拼盡全力,英美一定會因為中國能夠滿足他們的利益而提供支援。可是,蔣介石沒有意識到,英美從中國這裡獲得的利益,遠遠比不上向日本販賣戰略物資所賺的錢財。

更重要的是,蔣介石根本沒有體認到,英美主導的國際社會秩序,從來就不看道義,只看利益和實力。蔣介石這邊雖然有道義,但既沒有利益,也沒有實力,再怎麼賣力表演,也無法引起任何人的同情。

正是由於這三大"奇蹟",淞滬會戰雖然看似浩大,但實際上卻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大敗仗,給國民黨軍隊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淞滬會戰中國軍的三大敗因

淞滬會戰之所以會遭到如此慘敗,很大程度還是源自於國民黨軍隊本身的種種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敗因就有三個。

第一個敗因,就是國民黨軍隊選擇在上海這個極度不利的地點作戰。

上海周邊地區,水網密布,地形平坦,根本無險可守。一旦日軍登陸包抄,國民黨軍隊就會陷入進攻和防守都很被動的境地。

更糟的是,上海背靠大海,日軍可以憑藉強大的海軍火力,對國軍陣地進行遠程砲擊。而國民黨軍隊幾乎沒有重砲火力支援,更是完全喪失了製空權

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軍隊就好比被丟進一個"火藥桶"裡,隨時會被日軍的艦砲火力全面壓制。蔣介石選擇在這樣的地點作戰,實在是罔顧一切軍事常識。

第二個敗因,就是國民黨軍隊裝備陳舊,缺乏現代化武器裝備。

淞滬會戰期間,國民黨軍隊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陳舊的輕武器,重型火力裝備嚴重匱乏。根據統計,國軍只有1500門野戰炮,其中大部分還是落後的舊式砲。

相較之下,日軍在淞滬會戰中,擁有強大的艦載火力支援,可以對國軍陣地進行遠程砲擊。日軍也擁有大量的坦克、裝甲車等現代化裝備,火力優勢十分明顯。

正是由於裝備落後,國民黨軍在淞滬戰中根本無法與日軍正面較量,只能被動挨打。

第三個敗因,則是國民黨軍隊訓練散漫,紀律渙散,作戰能力極為有限。

淞滬會戰期間,國民黨軍隊的作戰行動常常是毫無章法,指揮混亂。部隊行動經常出現延誤,錯過了最佳時機。

更糟的是,國民黨軍隊的士兵素質極差,作戰意志也十分低落。一旦遭遇敵人的猛烈攻擊,就會四散逃竄,根本無法堅持陣地。

這種散漫無紀的軍隊,自然很難在現代化戰爭中取得勝利。正是因為這三大敗因,才導致了國民黨軍隊在淞滬戰中的徹底失利。

國共兩黨在利用人力資源上的差異

淞滬會戰給了國民黨軍隊毀滅性的打擊,但這些犧牲的將士,如果被共產黨領導,或許就不會白白犧牲了。

原因就在於,國共兩黨在利用人力資源方面,存在著天壤之別。

首先,從軍隊建設的根本出發點來看,國民黨是為了維護自己的一黨專政,而共產黨則是為了解放全中國人民。

國民黨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絕大部分士兵都是被脅迫或欺騙招募來的,他們對國民黨統治階級根本沒有任何認同感。相較之下,共產黨則是依靠群眾路線,真正做到了自己的軍隊為人民服務。

其次,從軍事訓練和管理來看,國民黨軍隊也存在嚴重問題。

國民黨軍隊的訓練極為簡陋,許多士兵甚至連最基本的射擊都不會。而且,國民黨軍隊的紀律渙散,作戰意志也極低,根本無法在戰場上堅持下去。

相較之下,共產黨則十分重視軍隊的思想建設和嚴格訓練。八路軍、新四軍的戰士,不僅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而且都有堅定的革命理想和頑強的戰鬥意志。

再一次,從軍隊的裝備來看,國民黨軍隊也遠遠落後共產黨軍隊。

淞滬會戰期間,國民黨軍隊所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陳舊的輕武器,重型火力裝備嚴重匱乏。而共產黨軍隊雖然裝備也很落後,但他們擅長就地取材,自己製造武器彈藥,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現有裝備的威力。

最後,從軍隊的指揮體系來看,國民黨軍隊也存在嚴重問題。

淞滬會戰期間,國民黨軍隊的作戰行動常常是毫無章法,指揮混亂。而共產黨軍隊則十分注重集中統一領導,指揮體系高度集中,行動統一有序。

正是由於這些根本性的差異,才導致了國民黨軍隊在淞滬戰中的慘敗,而共產黨軍隊則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一路凱歌。

事實上,淞滬會戰中犧牲的33萬國民黨將士,如果被共產黨領導,或許就不會白白犧牲了。後來,解放軍組織抗美援朝,雖然美軍的裝備遠強於當年的日軍,但仍能取得勝利,就是最好的例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美援朝的志願軍中,大約有70%的兵員都來自國民黨軍隊的投誠人員。可見,只要得到正確的領導,任何一支軍隊都是可以發揮巨大的戰鬥力的。



武打明星孟海經典作品大盤點,演技與武術並重!

「五一」假期第二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2.8億人次

奧運資格系列賽(上海)運動啟蒙活動正式啟動,感受奧運競賽項目的魅力

《哈爾濱一九四四》大結局:常嫂身分曝光,宋卓文、關雪都震驚了

傅崐萁給「台獨」沉重一擊,朱立倫力挺,民進黨修正對大陸稱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