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y 1, 2024

熊希齡:熊希齡未接觸洋務派時的治國概念,親身探索革新之路

甲午戰前的湖南如此封閉和排外,那么生活在這個空間的熊希齡會如何呢?透過考察可以發現,此時的熊希齡思想還很狹隘。可以說,至少在1893年之前,熊希齡的思想養料庫中還沒有融入向西方學習的因素。儘管當時的熊希齡並不像某些頑固士人那樣恪守祖訓,但是,對於洋務的學習西方、舉辦洋務,他卻是不甚贊同甚至力加指責的。

熊希齡

1893年熊希齡說過這樣一段話:「今之謀國者,齡竊惑焉。言富強,則曰興洋務;言戰守,則曰習洋操。夫牆垣將頹,徒塗舟艧,未必固也;腹心有疾,徒醫皮膚,未必痊癒。

中國之財為彼用也;中國之人為彼用也;量其輕重,權其緩急,孰得而孰失乎? 」應當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洋務派能夠學習西方,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態度,並無大錯,熊希齡對其指責,似有偏頗的一固。不過洋務派興辦洋務,的確成效不大,花費了中國大量的財力物力,而僅只學到西方的一些皮毛,到頭來仍不能達到禦侮圖強的目的。徒醫皮膚",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

熊希齡

問題是,熊希齡指責洋務派的措置失當,那麼按照他的說法,該怎樣才能做到「固牆垣」、「醫腹心」呢?顯然,處在封閉生存環境中的熊希齡,此時還不能從學習西方文化的角度來與洋務派一比高低。

也就是說,他還不能提出比洋務派的"西藝"層次更高的所謂"西政"主張,即通過改革中國政治制度來真正達到"固牆垣","醫腹心"的目的。他此時還只能在有限的範圍之內,以傳統的認知方式,去做有限的探索。這種探索不管結果如何,在思想境界上是較之洋務派要稍遜一籌的。

熊希齡

不過,熊希齡畢竟作了探索,儘管他的探索被局限在湖南一隅之內,且層次不高,但他能夠深入社會,了解實際,提出一些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仍不乏真知灼見的改革主張與建議,也還是難能可貴的。

鴉片戰後的五十年來,湖南人慶幸沒有受到外力的侵凌,這使得湖南人紛紛把目光投向省內、趨於自保。從外表看來,此時的湖南儼然一座"鐵門之城",其實它的內部結構卻並不怎麼穩固,而是充滿著危機,弊害百出。熊希齡生長在湘西這個最為貧窮落後的山區,這裡的階級矛盾、民族壓迫較之別的地方更為突出,因此,他比一般人士有著更多的和更為直接的感受。

熊希齡

1892年,熊希齡擔黔陽書院教習,他往返芷江黔陽兩地,親身體驗了這裡的民生困苦。他說:「沅州三縣害之最大,莫如差役,而差役又以芷江、黔陽為愈甚。一差役有白役數十人或百人,大抵無業之遊民(遊民見差役得利較農商為倍,故自願人卯,而百姓受害無窮矣)。

熊希齡

這一年的冬天,熊希齡到黔陽所屬的沙灣一帶進行訪查,當時正遇見近村有一鬥毆命案發生,「官諭差役拘提兇犯,即有五、六十差役持刀矛槍棍盤踞鄉中,人家牲畜物件皆為所攫。熊希齡說這是他親眼所見,「非耳聞也」。

熊希齡

百姓遭此痛苦,雖有人控諸縣令,可縣令置之不理,為什麼? 「官倚差辦案,差役無錢,豈肯盡力?不盡力則兇犯必不獲,不獲則官必受罰矣。故往往官知其弊不能禁也」。這可以說是當時的湖南下層社會人們生活苦痛的縮影。

熊希齡

特別使熊希齡震驚的是,連續多年來,湖南各地相繼發生了下層人民的「叛亂」事件,其中尤為突出的是1891年發生於湖南溆浦與1892年發生於醴陵的兩次會黨聚眾起事。這兩次會黨起事幾乎都進襲了縣城,突入衙署進行焚毀,並擊斃團首兵丁多人,還衝破監獄劫走犯人,「幾至釀成巨患,幸善池無大志,僅閱月而平」。

所有這些,使得熊希齡感到「湘中人心浮動,處處皆病」。他認為這己經構成了湖南政局不穩的危象,「已形之病僥倖少癟,未形之病尚虞伏莽也。」所謂已形之病,指的是已經發生於各地的會黨起事,如"醴陵、溆浦之禍";所謂未形之病,則指肇亂的各種因素,熊希齡說這些因素,"伏莽民間,滔滔皆是","病而不藥,則病癒深而不可治矣」。



五一往哪遊?湖北小眾寶藏地圖!戳↓

李德生當選副主席剛4個月,卻被調離北京,偉人坦言:你是陪綁的

扒手真實的民國時期,一般人多久才能吃一頓肉?

五一期間,新一輪強降雨襲來,降雨地區有哪些,影響出行嗎?

合肥包公園景區免票開放專家為其算"大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劉備一生錯過的3位帥才:能力與才華都不輸諸葛亮,他們是誰

眾所周知, 劉備 是 蜀漢 的開國皇帝,也是三國時期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人生可以說是從微末到輝煌的縮影,也是坎坷與奮鬥的代名詞。 劉備出身於 涿郡 的,雖然聲稱是漢室宗親,實際上卻是一個布衣百姓,他的家境貧寒靠著織席和販鞋為生,然而這樣的出身並沒有阻礙他心中那份對榮耀的渴...